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文体知识 例题分析(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文体知识 例题分析含答案 2023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教案 论述 文本 阅读 文体 知识 例题 分析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论述类文本2文体知识+真题分析(教师版)许多同学在面对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由于对阅读材料有陌生感甚至排斥感,常常静不下心来细致认真地阅读文本,而是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用这种方式解题,每做一道题目甚至是每看一个选项,都要把全文浏览一遍,希望从文本中检索到与本题、本选项有关的内容,如此一来,做完整个阅读题可能要把全文浏览检索多遍,白费时间。此外,由于每次浏览检索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样难免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对选项判断的偏差,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想要高效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提高得分率,需要全面理解论述类文本特征,只有读懂文本
2、内容,探索该文本的考情和题型应对策略才有意义。以下从论述类文本的特征、类别、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和方法)等多个角度出发,结合真题分析,理解并掌握论述类文本特征。一、论述类文本的三大特征内容的说理性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有的议论文直接阐明理论,有的议论文则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论述某一问题。语言的概括性议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做理论上的分析,它的语言往往是抽象而概括的。理论性越强,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越强。写法的逻辑性议论文是议论和说理的,它的写法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才能使读者信服。二、论述类文本的类别及特征(一)政论文概念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
3、件和社会问题的文章。特点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二)学术论文概念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理论性文章。特点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三)文艺评论概念运用文艺理论对文学作品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实践的文体,是学术论文的一种。特点作品观点鲜明,经常旁征博引,引用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各种材料论证观点。对于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还要对其有关方面做一定的交代
4、。(四)时评概念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特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五)书评概念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其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特点书评采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的特色等。三、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文章的灵魂统帅论点(需要证明什么)1. 论点往往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5、交叉或包含。2. 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二)文章的血肉支撑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类型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要求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四是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注】立论和驳论:立论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论证方式。高考所选的文本基本上是以正面阐述为主的立论文。驳论以有力的论据
6、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驳论有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种方法。(三)文章的骨骼建构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1. 论述类文本的四大论证结构结构特征阐释总分式论证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横向分解论点,论证中心。并列式在论述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语言标志有“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层进式文本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并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后文的论证是在前文基础上的深化,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
7、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对比式在论证过程中,将一正一反的两种看法或论据加以对照比较,或明辨是非,或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论据材料的对比。论述类文本一般是相邻两段之间或主体段落内部的正反对比。【注】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2. 论述类文本常用的六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论证特点论证效果举例论证运用数据和具体事例来论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权威性。引用论证引用原理与哲理,包括名言、科学
8、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使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通过对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正反对比鲜明,给人印象深刻,论证更有力。比喻论证道理阐释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因果论证包括假设、条件、因果等论证方法。逻辑缜密,思辨性强。反证法(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增强逻辑性,有幽默感,后发制人。(四) 三要素关系图四、真题分析:(2020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时赞美的话:“
9、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
10、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
11、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 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
12、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编自振甫谈谈)第一步:概括论点1. 材料的核心话题(中心论点):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2.请根据文中关键词句,概括每段的中心。第一段: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二段: 列举第一个原因: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第三段: 列举第二个原因: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第四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
13、现在文章的体制上。第五段: 列举第三个原因: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第六段:古文观止也有缺点。第二步: 分析论据+论证方法第一段: “观止”来源于左传记载,古文观止这一选本在清朝被选定。引用论证第二段: 梁朝萧统的文选主张和韩愈的古文主张。对比论证第三、四段: 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和古文观止选文内容差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第五段: 萧统的文选和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文有分类,而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古文观止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古文渊鉴不能广泛流传受体例和篇幅影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第六段:列举古文观止的缺点。举例论证第三步:梳理论证思路第一段提出中心话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
14、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围绕核心话题, 第二段论述古文观止受喜欢的第一个原因是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第三、四段论述古文观止受喜欢的第二原因是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高。,第五段是论述古文观止受喜欢的第三原因是选本的编选体例有它的优势。第六段是总结以上三个原因,并提出并列举古文观止的两大缺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
15、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解析】选C。A项,“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比较了文选与古文观止所贯彻的文学主张的不同,没有比较选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项,“选文的时代范围窄”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只是指出文章正宗的选文范围是“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并没有评价“范围窄”。“分类复杂”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五段“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可知,作者认为分类复杂的是文选
16、,而不是文章正宗。D项,“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以偏概全。由原文最后一段“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可知,“持论偏颇”的只是“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不是所有“所选宋人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来说”“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解析】选C。“
17、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以偏概全。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点时与其他选本进行了比较,最后一段指出该书缺点时没有使用比较论证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解析】选D。“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
18、的变迁史”表述不当。原文中作者将古文观止与其他选本的选文体例、标准进行了比较,由此可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阅读古文观止本身并不能有此效果。(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
19、“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两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
20、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41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