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职专用 教学 设计 专用 语文 同步 精品 课堂 高教 2023 基础 模块 上册
- 资源描述:
-
1、灯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风格。 (重点)3、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即在抗战最艰苦时期唤起全国人民的希望。 (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此时正值寒冷的冬季,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冷风呼啸吹过,我们正在赶往回家的路上,当时已是夜深人静,大街上漆黑一片,寂然无声,就连雪花飘落大地的声响似乎都有能听见,此外更是无一人影存在,那么在这种境况下,大家最希望见到什么?(二)作者简介巴金: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巴金为笔名, 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此外还有小说
2、灭亡寒夜憩园。1982年,巴金获得了“但丁”文学奖。巴金既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 他的散文作品有很多,如海行杂记随想录等。(三)写作背景巴金写灯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日军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扫荡”,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而国民党反动派在这时则掀起了第二次反动高 潮,并且还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片渺茫。中国当 时面临的局势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侵略,中国国土的大片沦丧,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都有像“噩梦”一样使巴金感到窒闷。20世纪80年代初,巴金在
3、 他的创作回忆录里谈到当时 的情况:“在桂林,生命的毁灭,房屋的焚烧,人民的受苦,我看得太多了!但是是不是这一切就把中国人民吓倒了呢?是不是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吓倒了呢?当然没有。”的确,尽管当时是个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寒夜”,在作者的脚下“仿佛横着一个沉睡的大海”, 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替代黑暗。笼统一点,本文的写作背景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本文写于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决战的抗日战争的最关键时刻。(四)朗读课文全文共13个自然段,由师生分别承担若干段的朗读任务。 教师:第13段。 学生甲:第48段。 学生乙:第912段。 教师:第13段。 这样安排还
4、有一个目的:通过换人轮读暗示学生,文章有如上的几个层次。 (五)整体感知1.全文有多少个自然段都写了(或涉及)灯光? 第2自然段究竟涉及了灯光没有? 这一段是暗写了灯光,虽未言及灯光二字,但作者对于灯光已感受到了。这是行文很巧妙的一段,也可以说是由“噩梦中惊醒”到渐而清醒的一个过渡。作者的感情变化是从视觉变化开始的。 “漆黑的一片”“黑色逐渐减淡”“终于分辨出来了”(实写视觉,暗写感情) 在“漆黑”的夜里竟然分辨出山、宅、菜园,靠的正是灯光。第3自然段的内容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第13自然段并没有实写灯光,但作者的心理活动涉及了灯光,而且揭示了灯光的象征意义“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文
5、章的主体内容都是写灯光,自然,作者的感情变化也是靠对“灯光”的体会来完成的。3.作者除了写眼前的灯光,还通过什么材料写灯光?这些材料最后落在哪一点上? 通过回忆“风雪夜走出迷阵”(我的经历),“哈里希岛的传说”,“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友人投江”等材料来写灯光。这些材料最后都落在“我”对灯光的体会上。 这个问题搞清了,又会加深学生对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一特点的认识。 4.灯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 小结: 作者正是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将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贯串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 5.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3段):从噩梦中惊醒,看到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46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