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讲义(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寓言四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讲义含解析 新人教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2 寓言 四则 讲义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穿井得一人一、要点梳理(一)文章概述本文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二)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
2、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三)三行对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的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住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浇灌,经常派一个人去外面打水。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待,等到 代词,他打井;穿,有“凿
3、通”的意思 告诉 这里指“节省”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听到 传播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发现”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都 议论 代词,这件事 使听见 代词,这件事 向、对 宋国国君国都中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派 代词,这件事 介词,向、对 对答、回答 指“节省” 的 劳动力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非得一人于井中
4、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指“发现” 在 不如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四)内容梳理1文章层次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三节,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节):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需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二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三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2归纳总结穿井得一人起因:趣说“穿井得一人”发展闻而传之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结局:解开真相不要轻信传闻(五)文章赏析1文
5、章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以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六)知识总结1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子将安之?古义:哪里;今义:平安。(2)词性活用我将东徙。(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3)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代词,指这件事)子将安之?(动词,到、去)得一人之使。(助词
6、,的)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听到)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为,认为)以故东迁。(因为)于闻之于宋君。(向,对)非得一人于井中。(在)2文意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答: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答: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答: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要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4)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得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答: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
7、、新奇的。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5)“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答:以讹传讹。(6)本文通过写丁氏趣说“_”,引得闻之者“传之”,继而“_”,最后_,告诉我们不要_。(前三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答: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轻信传闻。二、拓展延伸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961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