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练 练习19 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 唐诗.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4112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8.4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2024届高考 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
    资源描述:

    1、练习19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唐诗一、2024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材料二臣敢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

    2、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

    3、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

    4、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文中同“雀”,指鸟类。该词也是古代区分地位高低和身份贵贱的一种封号。B随,文中是追逐的意思,其中的“随”与成语“随遇而安”中的“随”意思相同。C弱,指“使变弱”,与“必先苦其心志”的“苦”表示“使痛苦”,两者用法相同。D固,指本来、的确,与成语“本固枝荣”中的“固”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列举水獭驱赶鱼、猛鹰驱赶鸟雀、桀和纣驱赶老百姓的现实事例,证明仁德的君主即使不想统一天下,也是不可能的。B韩非以齐为例进言,说明了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主张秦军应该向楚发兵,利用楚地的地理优势逐渐控制韩、赵、魏国。C韩非通过回顾

    5、几次战败经历,假设秦国不采纳谋臣建议,那么就可更早兼并各诸侯国从而称霸天下,以此驱斥谋臣的做法。D秦国谋臣前后两次放任敌国收复失地、聚集逃散百姓、重建社稷宗庙,其第三次兵力不足却仍发动战争,导致士兵和百姓罹难。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4分)译文:(2)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4分)译文:5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请据此对两则材料的核心观点作简要评析。(3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

    6、空自流。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7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练习19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唐诗1答案:CEF解析:首先,根据句意进行判断。“今之欲王者”,“者”为判断句,意为“现在妄想称王于天下的”,句子语意连贯、完整,故在C处断开;“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意为“好比是患了沉疴旧疾而需

    7、要找到数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句子语意完整,故应在E处断开。其次,根据句子结构进行判断。“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中,“苟”为表假设的连词,句子为假设条件句,“不畜”为条件,“不得”为结果,“不畜”后应断开;“终身”修饰“不得”,其间不应断开,故应在F处断开。综上,应在CEF三处断向。2答案:B解析:B项,“其中的随与成语随遇而安中的随意思相同”表述错误。文中“随”意为“追寻、追逐”;“随遇而安”的“随”意为“听任”,二者意思不同。A项,爵,古代的一种酒器,文中为通假字,同“雀”,意为“小鸟”;该词也可指爵位,用以区分地位和身份。C项,文中“东以弱齐、燕”中“弱”意为“力量小,软弱”,此处可译为“削

    8、弱”;“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意为“痛苦”,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痛苦”,两者用法相同。D项,文中“固”意为“本来”,此处译为“的确”;“本固枝荣”中的“固”的意思是“结实、牢固”,两者意思不同。3答案:D解析:“第三次兵力不足却仍发动战争,导致士兵和百姓罹难”分析错误。由材料相关信息可知,第三次即使兵力不足也要发动战争,导致军民遭受灾难的是穰侯,并非秦国谋臣。4答案:(1)如果不在仁德上立志,便要终身忧患、受辱,以致坠入死亡的境地。(2)用刀削刮树木不能留根,不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5答案:儒家孟子主张施行王道,用仁德使百姓富有,获得民心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王者富民”的观点。法

    9、家韩非主张施行霸道,用强大的军队征服敌国,以此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霸者富士”的观点。解析:荀子的观点为考查内容,首先理解此句话意思,荀子认为王道令人民富足,霸道令军队强大。根据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可知,解答本题需找出两则材料中体现荀子观点的内容,并进行简要分析。由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可知,孟子认为,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而得民心就要聚积百姓的所需,不要强加给百姓所厌恶的。施行仁政,不横征暴敛,百姓便能富有,符合荀子中“王者富民”的观点。由材料二“往者齐南破荆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

    10、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围梁数旬,则梁中拔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可知,韩非认为齐国称霸天下所依仗的是自己广袤的国土和强大的军队,如果秦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军队征服邻国,开疆拓土,那么秦国也可称霸天下。施行霸道,通过战争征服敌国来统一天下,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军队,符合荀子中“霸者富士”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民心。得到天下有方法: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方法:得到民心就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他们)想要的,就替他们聚积,(他们)所厌恶的,不

    11、要强加给他们。老百姓归附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跑。因此,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丛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为商汤、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桀和纣。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将受他驱使;即使不想称王于天下,也办不到。现在妄想称王于天下的人,好比是患了沉疴旧疾而需要找到数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就终身也得不到。如果不在仁德上立志,便要终身忧患、受辱,以致坠入死亡的境地。诗说:那如何做得好,不过是相率落水罢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材料二臣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向南打败楚军,向东攻灭宋国,向西迫使秦国屈服,向北击败燕国,从中调遣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

    12、战胜攻取,号令天下。齐国清澈的济水、浑浊的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长城、防门,足以作为要塞。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存亡。而且臣听说过这样的话:“用刀削刮树木不能留根,不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郢都,占领洞庭、五湖、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困守在东面的陈地。在这个时候,用兵追逐楚军,就可以占领楚国;(如果)可以占领楚国,楚国百姓就能够(归秦国)占有,楚地就能够(归秦国)利用。向东可进而削弱齐、燕,在中原可进而控制韩、赵、魏国。如果真的能这样,那就是一举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做

    13、,(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的确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合纵六国又紧密配合,驻军华阳城下,大王下诏击败他们,兵临大梁城下。包围大梁数十天,攻克大梁在即;攻克了大梁,就可一举占领魏国;占领魏国之后,楚、赵联合的意图就会破灭;楚、赵联盟破灭,赵国就岌岌可危;赵国危机,楚国抗秦决心就会动摇;大王向东可削弱齐燕,在中原可控制韩、赵、魏国。果能如此,那就是一举成就霸主之名,让四邻诸侯前来朝拜称臣,然而谋臣没有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魏人讲和,反而让魏人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

    14、,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的确是秦国第二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以前穰侯治理秦国时,用一国的兵力而想建立两国的功业,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这的确是秦国第三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6答案:B解析:“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联系“胜境由来人共传”可知,“君到南中自称美”意思是南中风景优美,你到了那里,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7答案: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思想内容鉴赏前两句通过想象写友人远去。接下来两句通过夸赞友人所到之地的美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冲淡了友人的离别之愁。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忧愁与不舍。“八月秋”点明送别的时节,“飒飒芦花复益愁”寓情于景,从听觉的角度渲染出萧瑟的氛围,直接表明自己的心绪。最后两句与诗人的另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写目送友人远去,以眼前之景寄托离别的不舍,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练 练习19 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 唐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4112.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