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冰心诗四首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
2、、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语?为什么? 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母亲纸船)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
3、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
4、,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
5、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
6、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