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练习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上地球之巅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练习及答案23.登上地球之巅【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耸立 缭绕 峰巅 摄氏度滞留 崎岖 窒息 轮廓二.多音字注音组词济( )颤( )绕( )散( )( ) ( ) ( ) ( )三.成语填空养精蓄( ) 斩钉( )铁 异口同( ) 齐心( )力勇往直( ) 步( )艰难 头( )眼花 腰( )背痛四.课文内容填空1.即使有( )的体格,( )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 )的大风雪,神经不敢( )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 )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2.他们的四肢更加( )了,他们的行动更加( )了,甚至攀过
2、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
3、确实很难精确估计。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
4、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
5、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7.第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七.假如你是登上顶峰三位队员中的一员,返回时,你读到刘连满同志的短信,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读着短信,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69年7月6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所在的梅力特岛上,冯·布劳恩博士亲临控制中心。上午9时32分,布劳恩博士为他设计的“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语序不当.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