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 赤峰 2014 2015 学年 下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赤峰二中2013级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 文 试 题出题人:邓安华 审核人:吴显良 试卷类型:A 2015.06.04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第卷 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13题“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 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
3、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称:“天聪明,自我民
4、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 清末民
5、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 “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发,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社会长治
6、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儒家“五伦”说辨析)1关于“三纲”说和“五伦”说,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汉以来将“三纲”与“五伦”并列论之,推尊为人伦准则,而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其归在“旧礼教”名下加以摒弃。B“三纲”说认定尊者、长者拥有绝对权威和支配地位,抵制民主、平权的诉求,是一种单向独断的绝对主义伦理观念。C“五伦”说形成于先秦,是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D“三纲”说与“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中国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二者在主旨上有着差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7、A“五伦”说主张君臣关系,强调民本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B无论是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上,“五伦”说都对人们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C“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包含“义、亲、序、别、信”等人伦准则。D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充分实现社会和谐,其中一重要原因是“五伦”说侧重强调“义务”,没有对民众享用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面的单向要求,或者是上对下的“专断”,或者是下对上的“民主”,都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国家丧失稳定祥和
8、,无法持续发展。B“五伦”说内容也有精华旨意,对于其中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良性互动、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们应采用辨析、吸收的态度去对待它。C资方如果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置劳方利益于不顾,就会激化劳资矛盾;劳方如果强索超越企业承受力的待遇,就会损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D“五伦”说为当今解决多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弘扬其在人际关系上的精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绍兴初
9、,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高宗称善,且谕近臣以所言剀切知治道,欲骤用,执政不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上疏谓:“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余,君子虽众道则孤,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又言:“陛下悯宿蠹未除,颓纲未振,民困财竭,故置司讲究,然未闻有所施行,得无有以疑似之说欺陛下,曰如此将失人心。夫所谓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赋役之多,好恶之不公,赏罚之不明;若皆无是,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时庶事草创,有司以吏所省记为法,吏
10、并缘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矧一切听其省记,所欲与则陈与例,欲夺则陈夺例,与夺在其牙颊,患可胜言哉!请以省记之文刊定颁行,庶几绝奸吏弄法受赇之弊。”从之。逾年而书成。迁给事中。于凡贵近之请,虽小事亦论执不置。御史中丞廖刚谓其僚曰:“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居琐闼百余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荐吕广问,迎合李光。”罢,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落职,罢祠。后八年,请老,复职,致仕。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力辞,进直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三。一止冲澹寡欲,尝诲其子曰:“吾平生通塞,听于自然,唯机械不生,故方寸自有乐
11、地。”博学无不通,为文不事纤刻。诗自成家,吕本中、陈与义读之曰:“语不自人间来也。”有类稿五十卷。 (选自宋史)【注】八行:孝、悌、睦、渊、任、恤、忠、和八种品行。 矧:(shn)况且。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亦指代朝廷。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病:弊端、问题B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 舞文:徇私舞弊C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先:表率、榜样D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朋附:勾结阿附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B教授:教授
12、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文中刘一止所担任的“越州教授”应该就是越州官学中的学官。C用事:在古代有执政当权、使用武力、引用典故等几个意思。在本文中指执政当权,“用事者”即“当权者”。D机械:今指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而古义有二:一是指巧诈之心,二是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文中即用古义中的第二个义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一止对政事颇有见地。绍兴初年,召试馆职,他的一番话,令高宗赞赏,并且晓谕近臣,说他所言切中事理,符合治国之道。 B刘一止为官直言敢谏。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进言强调“亲贤臣、远小人”之要义;也曾进言批评那些蒙蔽皇上的“失人心
13、”之举。C刘一止既提意见,也提建议。在发现有关部门通过省记作奸犯科、徇私枉法后,他提出了把省记之文刊定颁行的建议,而且被采纳。D刘一止为人淡然,为文自然。他做人,因为冲澹寡欲,所以悠然自乐;他作文,因为不事雕琢,所以诗作被评价为“语不自人间来。”7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5分)译文: (2)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
14、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菩萨蛮 宋 刘仙伦 东风去了秦楼畔,一川烟草无人管。芳树雨初晴,黄鹂三两声。 海棠花已谢,春事无多也。只有牡丹时,知他归不归。8.王安石的菩萨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表现画面的?请结合词句分析。(5分)9.请结合词句分析两首菩萨蛮中的“黄鹂三两声”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鸟鸣禽飞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的两句诗是: , 。 (2)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
15、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有类似描写“_,_”,侧面显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3)小石潭记中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张大厨 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
16、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
17、”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没
18、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天很快暗下来。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
19、得饿。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很快,风卷残云。大厨待日
20、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一夜无事。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
21、的阅读兴趣。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2)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_(3)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_(4)小说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补叙,小
22、说加上这个补叙有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提笔忘字”引政协委员忧心:守住民族文化根基 记者 王曦 张茜翼 申冉【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出现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在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强书写才能守住汉字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 他认为,汉字和电脑的结合使汉字输入不再落后,继而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但孩子们却因此不写字了,如果不好好写汉字,单纯走拼音方向
23、,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可能在两代之内就存在危险。”不过,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10月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改观。特别是“书法进课堂”等措施的开展,让苏士澍看到了希望。他认为,重兴汉字书写之风与习近平的讲话不谋而合。“增强民族自尊,民族自信,要从我们的书法做起。”对于“简体字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说法,苏士澍并不认同。他承认,有些简化汉字确实存在问题,但大多数还是好的。“一个是人,两个是从,三个是众,这很形象。” 他说,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一直处于不断简化的过程。“简是应该的,但这个过程中不能把文化简没了。”他说,应加强汉字简化的宣传力度,“在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708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一课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