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20套)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材料阅读题、定义新.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120套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材料阅读题、定义新 全国 120 2013 年中 数学试卷 分类 汇编 材料 阅读 定义
- 资源描述:
-
1、材料阅读题、定义新 1、(2013 年潍坊市)对于实数 x,我们规定 x 表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35.2,若5104 x,则 x 的取值可以是().A.40 B.45 C.51 D.56 答案:C 考点:新定义问题.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先通过阅读掌握新定义公式,再利用类似方法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5-&函数的综合与创新2013 东营中考)若定义:(,)(,)f a ba b,(,)(,)g m nmn,例如(1,2)(1,2)f,(4,5)(4,5)g ,则(2,3)g f=()A(2,3)B(2,3)C(2,3)D(2,3)6.
2、B.解析:由题意得 f(2,3)=(-2,-3),所以 g(f(2,-3)=g(-2,-3)=(-2,3),故选 B.3、(2013 四川宜宾)对于实数 a、b,定义一种运算“”为:a b=a2+ab2,有下列命题:1 3=2;方程 x 1=0 的根为:x1=2,x2=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4;点(,)在函数 y=x(1)的图象上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命题与定理 专题:新定义 分析:根据新定义得到 1 3=12+132=2,则可对进行判断;根据新定义由 x 1=0 得到x2+x2=
3、0,然后解方程可对进行判断;根据新定义得,解得1x4,可对进行判断;根据新定义得 y=x(1)=x2x2,然后把 x=代入计算得到对应的函数值,则可对进行判断 解答:解:1 3=12+132=2,所以正确;x 1=0,x2+x2=0,x1=2,x2=1,所以正确;(2)x4=42x24=2x2,1 x3=1+x23=x4,解得1x4,所以正确;y=x(1)=x2x2,当 x=时,y=2=,所以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2013舟山)对于点 A(x1,y1
4、),B(x2,y2),定义一种运算:AB=(x1+x2)+(y1+y2)例如,A(5,4),B(2,3),AB=(5+2)+(43)=2若互不重合的四点 C,D,E,F,满足 CD=DE=EF=FD,则 C,D,E,F 四点()A 在同一条直线上 B 在同一条抛物线上 C 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D 是同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专题:新定义 分析:如果设 C(x3,y3),D(x4,y4),E(x5,y5),F(x6,y6),先根据新定义运算得出(x3+x4)+(y3+y4)=(x4+x5)+(y4+y5)=(x5+x6)+(y5+y6)=(x4+x6)+(y4
5、+y6),则 x3+y3=x4+y4=x5+y5=x6+y6,若令 x3+y3=x4+y4=x5+y5=x6+y6=k,则 C(x3,y3),D(x4,y4),E(x5,y5),F(x6,y6)都在直线 y=x+k 上 解答:解:对于点 A(x1,y1),B(x2,y2),AB=(x1+x2)+(y1+y2),如果设 C(x3,y3),D(x4,y4),E(x5,y5),F(x6,y6),那么 CD=(x3+x4)+(y3+y4),DE=(x4+x5)+(y4+y5),EF=(x5+x6)+(y5+y6),FD=(x4+x6)+(y4+y6),又CD=DE=EF=FD,(x3+x4)+(y3+
6、y4)=(x4+x5)+(y4+y5)=(x5+x6)+(y5+y6)=(x4+x6)+(y4+y6),x3+y3=x4+y4=x5+y5=x6+y6,令 x3+y3=x4+y4=x5+y5=x6+y6=k,则 C(x3,y3),D(x4,y4),E(x5,y5),F(x6,y6)都在直线 y=x+k 上,互不重合的四点 C,D,E,F 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5、(2013 达州)已知 11f xxx,则 11111 11 2f 11222 12 3f 已知 1412315ffff n,求 n 的值。解析:由题
7、知 f(1)+f(2)+f(3)+f(n)=211+321+431+)1(1nn=1-21+21-31+31-41+n1-11n=1-11n(4 分)=1nn.(4 分)又f(1)+f(2)+f(3)+f(n)=1514,1nn=1514.解得 n=14.(6 分)经检验,n=14 是上述方程的解.故 n 的值为 14.(7 分)6、(2013 年临沂)对于实数 a,b,定义运算“”:ab=22(),).aab ababb ab(例如 42,因为42,所以 42244 28.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560 xx的两个根,则1x 2x=答案:3或-3 解析:(1)当12x,2x 3 时,
8、1x 2x=22 3 3 3;(2)当13x,2x 2 时,1x 2x=233 2 3;7、(2013白银)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实数 a、b,都有 ab=a23a+b,如:35=3233+5,若 x2=6,则实数 x 的值是 1 或 4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新定义 分析: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将所求式子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 的值 解答: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将 x2=6 变形得:x23x+2=6,即 x23x4=0,因式分解得:(x4)(x+1)=0,解得:x1=4,x2=1,则实数 x 的值是1 或 4 故答案为:1 或 4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
9、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利用此方法解方程时,首先将方程右边化为 0,左边变为积的形式,然后根据两数相乘积为 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 0 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8、(2013牡丹江)定义一种新的运算 ab=ab,如 23=23=8,那么请试求(32)2=81 考点:有理数的乘方3718684 专题:新定义 分析:首先根据运算 ab=ab,把所求的式子转化为一般形式的运算,然后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32)2=(32)2=92=81 故答案是:81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理解题意是关键 9、(2013 菏泽)我们规定: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该平面图形的“
10、面线”,“面线”被这个平面图形截得的线段叫做该图形的“面径”(例如圆的直径就是它的“面径”)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则它的“面径”长可以是,(或介于和之间的任意两个实数)(写出 1 个即可)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新定义;开放型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最长的面径是等边三角形的高线;(2)最短的面径平行于三角形一边,最长的面径为等边三角形的高,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最短面径 解答:解:如图,(1)等边三角形的高 AD 是最长的面径,AD=2=;(2)当 EFBC 时,EF 为最短面径,此时,()2=,即=,解得 EF=所以,它的面径长可以是,(或介于
11、和之间的任意两个实数)故答案为:,(或介于和之间的任意两个实数)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意,弄明白面径的定义,并准确判断出等边三角形的最短与最长的面径是解题的关键 10、(2013 成都市)若正整数 n 使得在计算 n+(n+1)+(n+2)的过程中,个数位上均不产生进为现象,则称 n 为“本位数”,例如 2 和 30 是“本位数”,而 5 和 91 不是“本位数”.现从所有大于 0 且小于 100 的“本位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抽到偶数的概率为_.答案:711 解析:各位数上均不进位,那么 n 的个位数上只能是 0,1,2,否则就要在个位上发生进位,在大于 0 小于 100
12、 的数中,一位数的本位数有 1,2.两位数中十位数字不能不超过 3,否则向百位进位,所以有 33=9 个,分别为 10,11,12,20,21,22,30,31,32,其中偶数有 7 个,共有 11 个本位数,所以其概率为 711 12、(2013 达州)选取二次三项式2 0axbxca中的两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叫配方。例如 选取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224222xxx;选取二次项和常数项配方:224222 24xxxx,或2242242 2xxxx 选取一次项和常数项配方:2224222xxxx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面问题:(1)写出284xx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配方;(2)已知22330 x
13、yxyy,求yx 的值。解析:(1)284xxx2-8x+16-16+4=(x-4)2-12 或284xx(x-2)2-4x(2)02)2(432)2(03322yyxyyyxx X=-1,y=2.因此 xy=(-1)2=1 13、(2013 济宁)人教版教科书对分式方程验根的归纳如下:“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分式方程中的分母为 0,因此应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 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请你根据对这段话的理解,解决下面问题:已知关于 x 的方程=0 无解,方程x2+kx+6=0 的一个
14、根是 m(1)求 m 和 k 的值;(2)求方程 x2+kx+6=0 的另一个根 考点:解分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阅读型 分析:(1)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无解,故将 x=1 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 m 的值,将 m 的值代入已知方程即可求出 k 的值;(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方程的另一根 解答:解:(1)分式方程去分母得:m1x=0,由题意将 x=1 代入得:m11=0,即 m=2,将 m=2 代入方程得:4+2k+6=0,即 k=5;(2)设方程另一根为 a,则有 2a=6,即 a=3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
15、“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14、(2013张家界)阅读材料:求 1+2+22+23+24+22013的值 解:设 S=1+2+22+23+24+22012+22013,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 2 得:2S=2+22+23+24+25+22013+22014 将下式减去上式得 2SS=220141 即 S=220141 即 1+2+22+23+24+22013=220141 请你仿照此法计算:(1)1+2+22+23+24+210(2)1+3+32+33+34+3n(其中 n 为正整数)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3718684 专题:计算题 分析:(1)设 S=1
16、+2+22+23+24+210,两边乘以 2 后得到关系式,与已知等式相减,变形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2)同理即可得到所求式子的值 解答:解:(1)设 S=1+2+22+23+24+210,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 2 得 2S=2+22+23+24+210+211,将下式减去上式得:2SS=2111,即 S=2111,则 1+2+22+23+24+210=2111;(2)设 S=1+3+32+33+34+3n,两边乘以 3 得:3S=3+32+33+34+3n+3n+1,下式减去上式得:3SS=3n+11,即 S=(3n+11),则 1+3+32+33+34+3n=(3n+11)点评:此题考查了
17、同底数幂的乘法,弄清题中的技巧是解本题的关键 15、(2013十堰)定义:对于实数 a,符号a表示不大于 a 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4(1)如果a=2,那么 a 的取值范围是 2a1 (2)如果=3,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正整数 x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3718684 专题:新定义 分析:(1)根据a=2,得出2a1,求出 a 的解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 34,求出 x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满足条件的所有正整数的解 解答:解:(1)a=2,a 的取值范围是2a1,(2)根据题意得:34,解得:5x7,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正整数为 5,6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18、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的解 16、(2013 年河北)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 a,b,都有 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 2(3)+1 6+1 5(1)求(2)3 的值(2)若 3x 的值小于 13,求 x 的取值范围,并在图 13 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解析:(1)(2)32(23)1 2(5)1 =10+1=11(2)3x13 3(3)1 13x 931 13x 33x 1x 数轴表示如图 1 所示 17、(2013 济宁)阅读材料:若 a,b 都是非负实数,则 a+b当且仅当 a=b 时,“=”成立 证明:()
19、20,a+b0 a+b当且仅当 a=b 时,“=”成立 举例应用:已知 x0,求函数 y=2x+的最小值 解:y=2x+=4当且仅当 2x=,即 x=1 时,“=”成立 当 x=1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最小=4 问题解决:汽车的经济时速是指汽车最省油的行驶速度某种汽车在每小时 70110 公里之间行驶时(含 70 公里和 110 公里),每公里耗油(+)升若该汽车以每小时 x 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1 小时的耗油量为 y 升(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求该汽车的经济时速及经济时速的百公里耗油量(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元一
20、次不等式的应用 分析:(1)根据耗油总量=每公里的耗油量行驶的速度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2)经济时速就是耗油量最小的形式速度 解答:解:(1)汽车在每小时 70110 公里之间行驶时(含 70 公里和 110 公里),每公里耗油(+)升 y=x(+)=(70 x110);(2)根据材料得:当时有最小值,解得:x=90 该汽车的经济时速为 90 千米/小时;当 x=90 时百公里耗油量为 100(+)11.1 升,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提供的材料 18、(2013黔西南州)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 3+=(1
2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 a+b=(m+n)2(其中 a、b、m、n 均为整数),则有 a+b=m2+2n2+2mn 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 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 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 a、b、m、n 均为正整数时,若 a+b=,用含 m、n 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m2+3n2,b=2mn;(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 a、b、m、n 填空:4+2=(1+1)2;(3)若 a+4=,且 a、m、n 均为正整数,求 a 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即可得出 a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