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 沈阳 2012 2013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14届)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请将试题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
2、”晋郭璞山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还谈到其药用价值。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的解释是:“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也。”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蛟的体形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
3、彭乘在墨客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崇拜138页)。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一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的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
4、究竟为何鱼种?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鲛叚,讹为鲛。”(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通典食货)。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用途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既然鲛鱼之“鲛”所指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鲨鱼。但是,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
5、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蛟的这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经学大师颜师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侧面道出了蛟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
6、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
7、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C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D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
8、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B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 张揖认为蛟 “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是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D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B蛟是一个虚
9、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 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D 传统文化中对于蛟、鲛鱼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今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
10、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元和初
11、,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
12、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注释:革,通“亟”,指病重。帑藏(tng zng),国库。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错愕不虞 虞: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C或家给人足 给:供应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期望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B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C藩性忠荩,事无不
13、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D李藩
14、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5分)(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此诗是诗人被贬于滁州之
15、时所作。“昔人”即指李德裕。8 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5分)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诗经蒹葭)(2)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4)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悟齐白石:艺术人生与人生艺术艺术人生说的是从艺,人生艺术讲的是做人,若二者俱佳,用今天的话
16、说叫“德艺双馨”。齐白石出身贫寒,11岁就开始打柴,放牛,拣粪,13岁就扶犁,插秧,收稻,但他并不放松学习,“牛角挂书牛背睡”。15岁时,家里送他学木匠,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朗绍君称他为“孜孜不倦的追求者”。他在做木匠的同时兼雕花,雕花是“细作”,技术含量高,由木匠而雕花这本身就进了一步,而他的雕花又与众不同。他在自传中谈到雕刻生涯时说:“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雕的人物,也无非是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一类东西。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我运用脑子里所想到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雕成之后,果然人人都夸奖说好。我高兴极了,益
17、发大胆创造起来。”齐白石的画,无一不闪烁思考和创造的光辉。如画一个蝙蝠,画一个大大的公鸡,高高的鸡冠,取名叫“福大官高”;画一条很长的鲇鱼,又画一条大鳜鱼,取名“长年大贵”。陈传席说:自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等画家之后,在传统基础上变化,面貌最新、影响最大的画家也当首推齐白石,至今无人能和他相比。白石老人让人敬佩的是他在五十七岁的年纪上,仍有衰年变法的勇气。别的画家早就急于守成了,守得门户严严紧紧的,他却背道而驰,一改娴熟的画风,去追求陌生的艺境。他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
18、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齐老说到做到,画风大变。他遗弃了传统文人画表达作者自身雅逸、清高的描绘对象,并反其道而行之,将被传统文人视为粗野的乡村瓜果菜蔬、蝈蝈、蝗虫乃至筢犁、锄头等等拿来入画。反“雅”为“俗”。 有些画甚至不成章法,梅花蕊点在花瓣之外,叶筋越出了轮廓,丝瓜画得三尺多长,小鸡画成了一只脚,过去他用墨与草绿画叶子,晚年在纸上直泼花青。世人对他其时变法的画大惑不解,齐老的画怎么一下子换了一个面目,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说齐老已经糊涂了,画得没有从前好了,而老人却泰然处之,执意变法,依旧在画案前寻寻觅觅,笔起墨倾,欣然忘食,画出了一大批好作品。再说做人,齐白石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91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4《蜀道难》7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