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6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限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课案6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限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二 古代 诗歌 鉴赏 课案 限时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歌鉴赏(时间:45分钟分值:64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D诗意是说,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
2、,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后面的题目。(8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答案: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2)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
4、“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
5、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二字。(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戏赠张五弟三首(其二)唐王维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注此诗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张,在家里排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曾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草
6、圣:即张旭。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尤擅长草书,世称“草圣”。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岁晏:指人的暮年。唐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1)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解析:结合诗句分析人物。人物形象在诗中有直接表露,如“五车书”“仍隐居”等。前四句着力刻画他的才华丰富,后六句着力刻画他对名利的淡泊。答案: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学富五车,读书隐居,才华横溢,淡泊名利,纵情田园的隐士形象。“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极赞张五弟的才华,书法、诗赋精妙不输古人。后六句描绘的是张五弟的隐居生活,与山野农人为伴务农,和渔父荡舟打渔,自在安逸
7、,纵情田园,诗人以陶渊明和张五弟作比,表现诗人对张五弟的推崇。(2)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简要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本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答时主要围绕最后四句来分析。还要结合注释。答案:“去人世”,指离开繁华纷扰的尘世;“渡水向吾庐”诗人此时隐居终南山。“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意为诗人希望仍和张五弟像当年一样隐居山林度过晚年生活。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张五弟才华人格的欣赏,也委婉表达了诗人的坚持隐居生活的决心。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
8、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1)颔联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是动态,是静态。(2分)解析:“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写景句。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答案:落日与鸟秋日原野(2)“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认为哪个字好,都需要阐明理由,给出的理由要合理。若是认为“望”字更好,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照应题目中的“登台”;二是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若是认为“空”字更好,要把握好诗歌意境和作者心态这两点:一是营造空旷的意境,二是流露出超然(或悠闲、闲适、安闲)的心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39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