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 长春市 2021 届高三 下学 质量 监测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长春市普通高中 2021 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本试卷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衡阳雁”
2、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雁南下的进程,故而将衡阳当作大雁南飞之极点,但我们现在知道回雁峰的海拔实际仅有 90 多米。二是外形酷似。宋荦等人认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飞动之雁,明代胡贞开回雁峰游记中也解释为:“盖衡之七十二峰,从洞庭叠翠南来,奔八百里至湘江,而一峰夭矫回伏若雁之落。”然此种解释难与诗歌中的“衡阳雁
3、”意象以及“衡阳雁断”等典故发生关联。三是气候适宜。吕氏春秋季秋纪曰:“季秋之月,候雁来宾是月也,霜始降。”因此有人认为回雁峰以南气候极热,不利于雁的生存。但此处的“霜降”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只是用以记载鸿雁南来的时间, 而鸿雁的迁徙实与其地是否有霜并无必然联系。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雁也确能飞至衡阳更南之地,据会稽典录记载,连越南也可见到大雁。既然如此,为何还会产生“雁不过衡阳”的说法呢?这应当与古人对雁的生活习性和九州边界的认识有关。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大雁春去秋来的生活规律,认为大雁于农历八九月间南来,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北归。他们对雁的认识虽然还较为感性,但也颇能与现代生物学知识相印证。因大雁的迁
4、徙整体呈现出随阳习性的特点,尚书禹贡将其称为“阳鸟”。古人认为随阴阳而迁徙之鸟都不是中国固有的物种。郑玄曰:“凡鸟随阴阳者,皆不以中国为居。”雁既然不居“中国”,则其所居当在边裔。古人认为可以用来区隔“中国”,也就是古九州边界的重要地点有两组四地。一组是作为燕、楚两地圣山的碣石与会稽;另一组是雁门与衡阳。山南为阳,衡山之南即是衡阳,所以尔雅释地有雁门为北方荒凉边裔之地一说,礼记王制有衡山是天下南端一说。碣石、会稽、雁门、衡阳均在九州的边界,是上古时期人们对“中国”边界认识的极限。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雁在西伯利亚、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一带繁殖,其南飞至越冬地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繁殖地出发
5、,沿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最远可到南洋诸岛;二是从繁殖地出发,经由内蒙古进入华北地区,南下最远可到缅甸、印度。(冯国超主编动物百科全书)虽然碣石与会稽、雁门与衡阳不是鸿雁迁徙路线的真实两极,却均位于这两条路线上,因此古人将此四地看作大雁迁徙路线的极点。先秦时期,人们囿于对九州边界的认知局限,以衡阳为九州的南极,雁门为九州的北极,认为鸿雁从碣石和雁门南下,栖止会稽和衡阳,即郑玄所谓雁“不以中国为居” 者也。所以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早期的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也就能更容易读懂跟“衡阳雁”有关的作品了。(取材于孟国栋、孙晓磊也说“衡阳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雁不过衡阳”的观念影响了“衡阳雁”意象的生成,关于这个观念的三种成因, “地势使然”说被认同度更高。B. 宋荦和胡贞开认为外形酷似飞动回伏之雁才是回雁峰得名的原因,但他们的看 法与“衡阳雁断”等典故相违背。C. 古人对雁的感性认识不仅与尚书禹贡称大雁为“阳鸟”的原因相似,也与现代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完全相符。D. 先秦人们对九州边界的认知限制了自身对大雁迁徙路线极点的认识,这是早期诗文中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的原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从古代诗词意象的角度给“衡阳雁”下了准确定义,并举例说明“衡 阳雁”在古代诗词作品中具有
7、经典性。B. 文章在论述中,先明确反驳了前人“雁不过衡阳”观念成因的三种说法,后顺 理成章地用一个设问句强调了观点。C. 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古今著作中的句子,不仅使论述内容丰富且有学术性, 也使论述过程既严整又有说服力。D. 文章末段对论述作了简要归纳,同时补充提及了早期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 对举的现象,增强了文章观点的张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王勃对“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描写,与当时人们对大雁的生活习性和 九州边界的认识有关。 B.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表明大雁在雁门和衡阳间的迁徙路线要比碣石和会 稽之间的更遥远。C. 古代诗词中对“
8、衡阳雁”意象的运用,不会因为作者缺乏现代生物学知识而使 作品的艺术性受影响。D. 古人认为鸿雁也会从碣石南下栖止会稽,这意味着如将碣石和会稽对举也有助 于理解“雁”的意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2019 年 9 月 17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这是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坏消息。长江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但多年来,长江
9、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此前报道,2003 年,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消失, 目前没有包括影像学等在内的任何证据证明白鲟还存在。(摘编自澎湃新闻2020 年 1 月 2 日)材料二:2020 年 1 月 1 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自 2020 年 1月 1 日零时起,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332 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最迟自 2021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10、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 10 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鱼儿越捕越少、越捕越小,一些渔民开始铤而走险,竭泽而渔,结果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打破困局的必要措施。(摘编自新华网2020 年1 月1 日)材料三:为了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长江流域已长期实行了禁渔期和禁渔区等制度: 从 2003 年起,长江流域实行每年
11、三个月的禁渔制度;2015 年 12 月起,调整为每年四个月的禁渔制度;2017 年 1 月起,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率先实施全面禁渔十年的试点;2020 年 1 月 1 日起,长江流域 332 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 年 1 月 1 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全面实行 十年禁捕制度。这次十年禁捕制度的设计,是基于近 20 年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经验与认识的科学总结。首先,禁捕时长为十年,长江里的大部分鱼类完成生活史通常需要四年,禁渔十年可让它们繁衍两三代,种群得以恢复。其次,禁捕范围广,主要考虑到珍稀濒危和特有鱼
12、类等在长江空间分布及洄游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对环境的需求。此外,禁捕制度充分考虑到退捕船网处置,退捕渔民补偿补助、转产就业和社保安置及禁捕执法监管,真正做到退得出、禁得住。(摘编自十年禁捕: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光明日报2020 年 12 月 3 日)材料四:长江禁捕退捕以来,江苏在严格落实禁捕要求的同时,多渠道推进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积极帮扶职业渔民“转业”,推动“生计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打鱼”向“打工”转变。考虑渔民历史生产生活习惯,江苏多地积极开发护鱼员、护堤员、蓝藻打捞员等渔民上手快、适应性强的公益性岗位。同时,多渠道推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根据政策,上岸渔民劳动年龄段人员纳入城镇企
13、业社会保险,养老年龄段人员纳入被征地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江苏率先出台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失水渔民参照失地农民参保,助力上岸渔民托底安置。除了一次性买断渔船、渔网,泰州市高港区还给予劳动年龄段每名渔民两年生活补助。无房渔民由社区统一规划安置,危房渔民也可享受拆迁安置。渔民上岸视同征地,政府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引导大家就近到企业上班。(摘编自告别水上漂,打鱼变护鱼,新华每日电讯2020 年 12 月 23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长江白鲟灭绝表明虽然执行了长江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但没能减缓长江生态 的恶化,长期禁捕势在必行。
14、B. 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长江为流域经济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渔业 生产也长期陷入了恶性循环。C. 禁捕是改善长江生态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但长江生态的全面恢复还有赖沿 岸生产企业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D. 长江流域近二十年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积累的经验为此次十年禁捕制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近年来,长江渔业生产价值每况愈下,禁捕可使渔民摆脱困境,这将是对子孙 后代和人类未来生态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B. 十多万渔民和水产从业者的安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相较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及沿线渔民的长远利益来说,这份付出是值
15、得的。C. 未来十年,长江江面上再也看不到“老翁破浪行捕鱼”的场面,再也听不到“渔歌唱晚”,长江的美学价值将大大受损。D. 十年禁捕目的在于休养生息,这表明了我国恢复长江生态的决心,禁捕也必将 开启我国大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6. 生态脆弱与贫困互为因果,十年禁捕是我国涵养长江生机的德政,此法得以顺利推进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偏 枯 王思玷刘四,唉,这个苦人儿!他得了半身不遂的病了。他没日没夜地,躺在他的屋子里,失却了一切举动的自由,生活的快乐。他的屋子,是靠着佛寺的院墙盖的。屋
16、子的右边,土炕上,躺着刘四,二子睡在他的脚下,左边一口小锅,墙上贴着灶神码子,还有乱杂的一些破盆,破罐子,破锄头, 破镰刀,新沉几年的斗笠,蓑衣,愈多愈显着不值钱。院的左边,树底下,进门的一边,铺一片破席,阿大哄着他兄弟小三儿,在那里玩耍,忽然一个燕子飞过了,吱吱啁啁地叫着,把阿大惊觉了。他一边仰着脸看着,一边喊:“妈妈燕子来了!财主们又好盖屋了!该锄地了!收麦的时候也快了!”他母亲不但不看那个燕子,更极可怜地说:“傻孩子,不要再提那一些了!你父亲睡在那里,有谁再去锄地,再去作泥瓦匠给人家盖屋。唉,麦与我们也断缘了!”“不!”他在屋里说,“我不时就要好了。我常常梦着在屋上工作,或在地里割麦呢!
17、唉,我的那张锄,卖得可惜!唉,这都是因为我的病呀!这是个什么病呵!”一个催命的判官来了!他的小二子起来了。他呆着小脸定省一会,一边用手揉着眼, 慢慢地走到他母亲的身边。他母亲又犯了愁了,好歹地哄着他睡了的,怎么又起来?又 要闹吃了。那种干煎饼,他一定还是不愿意吃。好的,又哪里有?她不由地就恳求似的说:“你那边给你兄弟玩去吧!一会我烧煎饼汤给你喝,好孩子,去吧!”一时,一个小院落都寂静。她又自己念着:“怎么和尚也不来呢?”阿大急促地说:“母亲,快别提他了!那人,老大地不好。我昨天见他把他徒弟按在凳子上,使板子把臀打得通红,就要露出血来了!我怪害怕的。”于是她的头垂下去了,忧愁,恐惧,而且悲伤;又
18、极力地隐藏着,不愿叫小孩子看见,只说:“不好吗?那个人不好吗?不好?”这时,二子急促地说:“母亲,母亲,张奶奶来了!”她转过脸去,擦擦眼,果然张奶奶来了。刘四也凄惨地抬起他病黄了的脸,但是他的身子,却不服他的命令,不能起来致敬来宾。他无奈地喊着:“张婶子!张婶子!”他的两个嘴角,就酸下去了,再不能说了。他的妻子,只怔着眼,看定张奶奶的脸儿,包藏无限的恐惧,无限的忧思,好像有许多吉凶参半的问题,亟待张奶奶判断出来,但是她不敢先问她。张奶奶看着他们,开口就吁出一口气来:“唉!我适才来又遇见和尚。他也说:怪可怜的。无论怎样,我没有不应承的。论起来,也不错,不过是他的规矩大点,唉”“我都给你串通好了,
19、你若愿意做奶妈,钱可多啦!每月三吊大钱!我是和孙老爷说的。孙太太还应承我叫你带着二子。他那样人家,每天吃他两顿饭,是不要紧的,这样可倒怪好。阿大,二子,都有了吃饭的地方。你的工钱,也满可以养活病人只有一件,这个吃奶的小孩子,是必须离”“我的小孩吗?”张奶奶开始说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就盯在她的脸上,以后渐渐有了泪了,以后竟哭起来了。“你们不要急躁!咱慢慢商议。”张奶奶说。“不用商议了,张奶奶。”她决断地说,“一定是得走这条路的!大的一定得去当和尚的!只有小的”阿大猛然哭起来了!口里不住地喊:“母亲母亲俺不愿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俺不愿意当和尚呀俺怕呀母亲”张奶奶说:“阿大别哭了,你母亲是说不叫你做和
20、尚了!叫你和你弟弟,都跟你母亲上李太太家吃馒头去!等你父亲好了再回来。我看四哥的脸上,好了老多了,也像快要好了。”刘四说:“婶子说得不错。我从来没有做过坏事,难道叫我就这样了吗?”这时的太阳,将要沉下去了。大白果树上,满含着弥漫的春烟。金日脚从大殿的红山墙映到小院子里,像一片血雾。人们的愁惨的面庞,都像浴在血里。这时,外面忽然又有一阵脚步声,想是和尚来了。 【注】偏枯,中医指半身不遂的病。王思玷(1895-1929),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以一个贫穷家庭的悲惨经历来表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 体现了短篇小
21、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B作者对刘四家境的描写突出了一个“多”字。盆、罐、锄头、镰刀、斗笠,蓑衣, 可见在刘四生病前,这个家的生活还是富足的。 C小说语言很具地方特色,人物对话使用民间方言。“催命的判官”“老大地不好” “怪害怕”等,使小说充满生活的气息。 D小说结尾处景物描写沉郁、凄凉,本该盎然的春日却弥漫血色,暗示了本该其乐 融融的家庭却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悲惨结局。 8小说的题目“偏枯”有什么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中“和尚”这一人物虽未出场,但对小说人物心理刻画与主题表现均有重要作 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22、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为监察御史。禁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诏原之。论奏郭皇后不当废,坐赎。再迁侍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在江、淮,岁荐部吏二百人。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堂曰:“十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0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