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练习)第1单元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练习第1单元 第7课 WORD版含答案 2017 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人教版 练习 单元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第七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解析】A女汝,B亡无,D出则弟悌2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困(困窘,困难)而不学敏(灵敏)以求之六言六蔽(不能通明而滞于一域)B其蔽也愚(愚蠢)其蔽也荡(放浪而无所持守)其蔽也贼(奸贼)C则葸(畏惧)笃(厚道)于亲则民不偷(不厚道)D就(接近)有道不贰(第二次)过远(疏远)其子【解析】A敏:勤勉,B贼:害,D贰:重复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例: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A必有忠信如丘者焉。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解析】例句和A都是诚实,诚信,B实在,C信用,D信任4下列句子中的“言”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BC)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不学诗,无以言。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解析】BC都是“说话”之意,A字,D记载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BCD【解析】两个“斯”字都当“就”讲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BD)A就有道而正焉。B贤贤易色。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D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解析】BD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
3、一项是(C)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有高下之分,后天的学习是必需的。自觉主动地学习,比“书到用时”才去学
4、习要好,遇到困难了还不学习的人是无可救药的。B孔子虽然承认有“生而知之者”,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只是“好古敏以求之者”。C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孔子提倡的古代君子的做法。D孔子将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看作好学的标志。“不迁怒 ”就是为人平和;“不贰过”就是做事谨慎,不重复犯错误。【解析】C项的说法不符“六言六蔽”的思想。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回答912题。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
5、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生而知之者,上也(知道,有知识)B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贫困)C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得上)D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妄)【解析】困:遇到困难。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解析】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关
6、系。中的“好”都读“ho”,动词,喜欢、爱好。11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B)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B居!吾语女C必有忠信如丘者焉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解析】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告诉。12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A孔子将人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他的等级观念。B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既认为自己的忠信不十分突出,又坦言自己非常好学。C孔子对仲由提到“六个字六种弊病”,其实是在强调不学习的危害,并且对“仁”“知”“信”“直”“勇”“刚”进行了否定。D孔子在这里说的学习,并非单纯地指学习知识,更主要的还是指加强道德修养。【解析】孔子
7、并非否定那六个字(即六种品行。)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
8、,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
9、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1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鬻书者市之,得厚利鬻:卖。B非徒愈病,而又寿民愈:使(病)好了。C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济:救济。D闽人刻碑纪德纪:记载。【解析】(济:渡)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C丁口,即男
10、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解析】“古代女子不取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一般及笄时取字,如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鱼玄机字幼微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35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