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5 无言之美 【教案匹配版】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匹配版
- 资源描述:
-
1、15*无言之美新课导入在诗歌中,有时虽然“无言”,但是感情却能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陶渊明悠闲自得的心境;“无言独上西楼”写出了李煜深切的故国之思。可见,无言中往往包含了千言万语,我们需要学会去品味其中的“无言之美”。初读课文阅读课文,按照“话题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层次,并按课件中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层意。话题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2段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引出36段“无言”的话题。阐述言和意的关系文学能不能、要不要尽意。712段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论证无言之美。13段归纳出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
2、越多,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1.阅读第12段。(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细读课文,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精读课文(2)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阅读第36段。怎么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运用类比区分言和意,指出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近似。3.阅读第712段。(1)怎么理解“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句话?在作者看来,对一切的美术作品来说,文
3、字语言有其局限性,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相反,用尽量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意绪,含蓄而不直露,留下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去体悟品味,会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美感更浓厚,美的印象会更深刻。(2)在作者看来,文学能否满足“尽善尽美”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能达到“美”的境界?“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文学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能达到“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的境界。(3)为什么音乐也讲究“无言之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8《土地的誓言》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