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华 中师 大一 附中 语文 期中 试卷
- 资源描述:
-
1、2022年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6页,第卷7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答案写在第六大题前的答题卡中。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洋洋洒洒 众口烁金 妄加揣测 谐调B逆来顺受 衰草离披 永保生机 砥砺C切中肯綮 祸起箫墙 变本加利 梦魇D涵泳优游 丧失殆尽 锱铢必较 流岚2下列各句中,与原文一致的一句是( )A(陈涉)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将数百之众,率疲弊之卒,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2、能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每次布置任务,他都找借口_。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天灾因人祸而加剧,战争、动乱、水旱、瘟疫同时_所造成的损失至为惨重。我中华儿女勤奋聪慧,多有建树,为世人所_;我中华之国,文明渊源,繁荣昌盛,为世人所敬仰。A推脱 暴发 推重 B推托 爆发 推重C推脱 爆发 推崇 D推托 暴发 推崇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A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B座谈会气氛热烈,与会者决心以的勇气,去攻克前进道路上的难关。C家用电器降价无疑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为的商品。D他勇斗歹徒的事现在已、妇孺皆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纳米世纪从经济学和未来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纳米科技和产业将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描绘了一个即将到来的纳米时代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美好景象。B这个观点,最近一些读者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C这期电脑培训班的学员,除了我校教师学生外,还有来自市郊三所学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D日本政府在战后问题处理上表现得十分
4、不彻底,而这不彻底性无论从态度上还是从行动上都毫不加掩饰,世人有目共睹,这不仅激怒了受害者,也使有良心的日本人感到惭愧。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诗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东风似一位携着一枝神奇彩笔的出色画家,一路行来,一路给花柳着上颜色。他“_。”由于他的爱抚,春花由疏而密:由开始时的“_”,转眼间成了“_”随后又变为“_”,至于柳树,先是“_”,不久又变为“_”,进而化作“_”,终至于“_”。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朵万朵压枝低绿柳才黄半未匀 密添宫柳翠,暗泄路桃红乱花渐欲迷人眼 万条垂下绿丝绦李白桃红杨柳绿,天涯无处不春风 轻条未全绿A BC D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错
5、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中复活的主人公是玛丝洛娃和安德烈鲍尔康斯基。B史记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它叙写了从上古传说时代到东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精彩的是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传记部分。C以下作家、作品的连线均无误:预言新诗何其芳 狱中书简散文罗莎卢森堡山地回忆小说孙犁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刘义庆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它下面的两句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8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
6、来似不曾来。A前两句写世人对牡丹的喜爱。“南邻北舍”写花事之盛,“日几回”写赏花之盛。B“年少”是作者对看花人所用的称谓,主要是指那些不更事的、涉世不深的尚不能真正分辨美丑的人。C后两句写老柏树的风采及遭遇。“春风来似不曾来”一语双关,一方面写老柏树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始终保持它原有的风姿;一方面写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的态度。D这首诗写花写树,都是在写人,写人的精神品格,写人们对花对树的不同态度,都是在写世态,写人们对美的追求,其褒贬旨趣,寓物抒怀手法都不同于周敦颐的爱莲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春鸟 臧克家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 寒冷被踏死了,睁大发狂的眼睛, 到处是东风的脚踪。把黎明叫到
7、了我的窗纸上 你的口你真理一样的歌声。 歌向青山,我吐一口长气, 青山添了媚眼;拊一下心胸, 你的口从床上的恶梦 歌向流水,走进了地上的恶梦。 流水野孩子一般;歌声, 你的口像煞黑天上的星星, 歌向草木,越听越灿烂, 草木开出了青春的花朵,像若干只女神的手 一齐按着生命的键。 人类听到你的歌声美妙的音流 活力冲涌得仿佛新生;从绿树的云间, 而我,有着同样早醒的一颗诗心,从蓝天的海上, 也是同样的不惯寒冷,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 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是应该放开嗓子 我想唱,像你一样,歌唱自己的季节, 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歌声的警钟 我的噪子在痛苦地发痒。把宇宙 从冬眠的床上叫醒,1942年
8、5月22日晨万鸟声中写于河南叶县寺庄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床上的恶梦”和“地上的恶梦”一实一虚,点明了作者所处的黑暗的现实环境。B诗的前四行是说春鸟的歌声把诗人从恶梦中惊醒,给诗人带来了黎明。C“像煞黑天上的星星”、“按着生命的键”、“活泼自由的一潭”这三个比喻描绘了春鸟的歌声。D“喉头上锁着链子”是说诗人没有了自由,受到严格的看管。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八行,抒写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听到象征真理的歌声而受到鼓舞。B诗的主体部分,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春鸟美妙的歌声,并热烈赞扬了春鸟歌声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作用。C诗的最后六行是诗意的高峰,作者
9、通过诗人与春鸟的反差比较,直接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箝制言论自由的罪恶行径。D诗中“春鸟”既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又是为真理而歌唱的诗人的化身。二、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
10、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a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b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c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d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西破强楚,入
11、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布 约束:章程。B使使下令曰 趣:风趣诙谐。C可以小试乎 勒兵:训练部队。D于是之,出宫中美女 许:同意。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1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1)与(2)不同,(3)与(4)相同 B(1)与(2)相同,(3)与(4)不同C(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D(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14下列句了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将军在军中统帅军队,国君的命令有的是可以不接受的
12、。B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规定不明白,交代不清楚,是将领的过错。C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宫女们左右前后都跪着(把孙子)围在中间,可用规矩绳墨测量。D虽赴水火犹可也即使(认她们)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15上文画线部分共四句话,其合理顺序为( )A d c b a B a b c d C a d c b D d a b c 16对上段选文评析不妥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只叙述操练宫女的几个关键情节,通过这些有吴王做后盾、一惯养尊处优的美姬的变化,充分地展现出孙武高超的带兵艺术。B这段文字表现了孙子治军最主要的特点:法令须明,执法必严,不讲情面。C文章最后以“西破强楚”、“北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一)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