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教案 北师大 一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一 单元 生活 中的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0 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010 各数。能力目标: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
2、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0 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010 各数。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 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学困生突破方法 课时划分 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型 新授课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 1 数到 10 吗?二、探索新知: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
4、:110 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可能说:有 1 个脑袋,1 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生可能会说:有 1 块黑板,2 扇门,6 盏灯,25 张桌子,47 名学生对于能 谁来数一数?(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2)集体反馈交流。(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说出比 10 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
5、意图和修改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三、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板书设计:可爱的校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课题 快乐的家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 可
6、以表示 1 个体(如 1 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 1 个集合(如 1 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数“1”的含义。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猜猜它是谁?(出示机灵狗)2.师:原来是机灵狗。机灵狗给我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发幅的图的奥秘?(出示“快乐的家
7、园”情景图)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认识基数与序数。1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生活在这样的家园里,淘气一定非常快乐。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2、学习 1 可以表示什么?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说说 1 个萝卜和 1 筐萝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 1 的地方?3、学习 2、3、4 可以表示什么?(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3)集体交流。和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1 个萝卜、1 筐萝卜、1 个太阳、1 座大山)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
8、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4、练习(1)连线。(找朋友)(2)数一数,画一画。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3)选同样的数。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5、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课题 玩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9、 知识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一)引入。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 2 个新朋友是谁?3、板书:1 2 3 4 5 (二)出示主题图。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
10、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二、尝试探索。(一)教师提问: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2、你是怎样数的?(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1)我准备拿 2 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2)我准备拿 4 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3)我准备拿 5 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2)指名回答。(他们在玩玩具,有 5 个积木、4 辆汽车、3 个皮球等等)(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
11、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三)揭示课题。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 1 、2、3、4、5 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2、板书:玩具(1、2、3、4、5)(四)指导书写。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 1、2、3、4、5 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2、指名板书。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三、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谁会写
12、1?2 怎么写?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玩具 15 的数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反思:课题 小猫钓鱼(0 的认识)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 0 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 0 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 0。能力目标:2、指导学生规范写 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情感目标: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 0 的含义,0 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 0。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 0 的三个含义。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