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综合训练第三章 古诗鉴赏 综合训练8 WORD版含解析 (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全国通用语文综合训练第三章古诗鉴赏 综合训练8 WORD版含解析 2 2017 考前 三个月 高考 全国 通用 语文 综合 训练 第三 古诗 鉴赏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综合训练8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答案C解析“打破了山水的宁静”错误,这里是以动写静的手
2、法;“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也是错误的,原诗没有体现这种感情变化,表现的依然是诗人内心的孤寂。(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墨花(并叙)苏轼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
3、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答案C解析“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有误。“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写出了莲花与杏花受风雨摧残的状态,此处是用莲花和杏
4、花衬托墨牡丹。(2)“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感遇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孔子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7654.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字词专项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