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92274
  • 上传时间:2025-11-1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36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2018 高中语文 粤教版 必修 五学案 第四 单元 17 WORD 答案
    资源描述:

    1、第17课游褒禅山记1词语理解(1)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通_,_(2)一词多义道文常然(3)古今异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_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今义:数词。而卒葬之古义:_今义:“士兵”或“完毕”。(4)虚词归纳乃其以2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4)火尚足以明也:_(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7)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8)则其至又加少矣:_(9)至

    2、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3特殊句式(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_(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4)有碑仆道:_(5)然力足以至焉:_(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4语句翻译(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文:_(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文:_(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译文:_5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3、有志者不能至也。(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作者课外名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2)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5)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2背景展示本文写于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当年4月,王安石从

    4、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地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3文体知识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

    5、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1脉络梳理2初读感知游前洞与后洞的情形有何不同?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前洞后洞地势游人所至所见所感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游褒禅山得到了哪些启示。探究点拨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游山而引发感慨的地方有二:(1)游华山洞未能深入后洞,(2)山名的读音以讹传讹。因此,“启示”也应由这两点而来。答:_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阐述“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答:_读完本文后,你会发现记叙游洞的内容和游览后感悟的篇幅各占一半,请说说作者这样布局有怎样的好处。答: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运用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实现远

    6、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再加上一定的物质条件,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很多人由于“力”不足而导致半途而废,空留余叹。方仲永的平庸,江淹的才尽,均在“力”上造成了欠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霜雪雨,路途上布满多少荆棘坎坷,都要奋然前行。2课外素材北大教授钱理群告别学术界不久前,北大教授钱理群在一篇文章里宣布了自己的“告别”他将告别学术界。而一直与年轻人为伍、为师的他,同时也宣布自己跟青年的关系结束了。他这样写道:“对60后、70后我有点理解,80后多少有点理解,

    7、对90后我完全不理解。所以我再也不能扮演教师的角色,我必须结束。最好是沉默地观察他们。”阅读感悟钱老师的话的意思应该不是看不起“90后”等年轻人,而是说要做教师,就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不了解你的学生就做不好教师,我觉得我越来越不了解现在的学生了,我没有把他们研究懂,所以我就没有能力教好他们,所以我就不敢再教他们,再做他们的老师就必然是不负责任的。引申开来,就是我们做什么工作,必须对所做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对象要深入了解,才能做好。钱老表示要沉默地观察年青人,这可能是为师的极高境界。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作文命题:态度决定一切。再游褒禅山(一)王安石游褒禅山回来之后,心里

    8、总觉得不快,始终难以拂去心中的遗憾。虽不想过多责备他人,也悔恨自己缺乏主见,随着出来,没有欣赏到奇伟、瑰怪的洞中奇观。(1)(二)半个月后,安石、安上、安国在一起小聚,谈及此事都悔恨莫及。安国说:“没有走到洞的尽头,实为一大憾事。”于是兄弟三人商量决定再游褒禅山。因为王回、君圭二人前次游山打了退堂鼓,此次不再约他们同游。第二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是出游的好日子。于是兄弟三人备足干粮、清水和火把,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地再次向褒禅山进发。进入山洞后,三人边进边谈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感觉到山洞的神秘。他们互相鼓励,喊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号子前行。片刻,来到上次退出的地方小憩,三人感慨万千

    9、,安上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安石也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一刻钟后,兄弟三人继续前行,相互搀扶,借着昏暗的灯光,向洞内摸索前进。又前行数十步,山洞右折,乱石嶙峋,举步维艰,洞壁上留名的、刻字的已经寥寥无几,且寒气逼人。又行数十步,洞陡然变窄,三人只好猫腰前行。又行几十步,洞中豁然开朗,宽敞了许多。绕洞环行,发现已经无路可走。细细观赏:钟乳石倒挂,美轮美奂;用石头叩击岩壁,铿锵有声,雄浑处似洪钟,细微处似流水;洞底散布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似牛形,有的像羊形,还有一块石头,更像长啸的骏马,鲜活欲奔(3)安石

    10、三人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沉醉在洞中奇景中,流连忘返,嘘叹不已。忽有一支火把熄灭,他们方才想起需要返程。于是借着火光,慢慢地摸索着向洞外走去。天色将晚,三人站在洞口,满脸惬意。虽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些划伤,但他们因终于到了褒禅山的尽头,看到了罕见的洞中奇景而高兴。(三)几日后,安石恰好遇到君圭、王回,就情不自禁地把再游褒禅山的经历告诉他俩,王回听完后面露惭色,感慨良久说:“做事情要想成功,关键是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4)思悟要点核心亮点:依托课文,小节呈现。(1)第段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提示承接课文情节,链接作文命题,为后文续写过渡。提醒选用原文之人,关联原文之事。照应题目。(2

    11、)借故事中人物之口,言经典名言名句,这样写有什么妙处?提示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符合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要求。(3)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具体详细刻画了原文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奇妙景象,既照应了原文,又增加了新的意境,写出了“再游褒禅山”的收获与惊喜。(4)王回的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提示回扣写作话题,突出文章主旨。借当局者之口说出,更能让人信服,比直接抒写议论更能让读者深思回味。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1(1)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原因、缘由/名词,道义/名词,道理名词,文字/名词,文章/形容词,文雅/动词,掩盖形容词,平常、寻常/副词,常

    12、常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3)不平凡。求学的人,读书人。十分之一。“终于”或“死”。(4)为、是,表判断/副词,相当于“才”/转折副词,相当于“却”/副词,就助词,无实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它的”/表反诘语气的副词,相当于“难道”/指示代词,“这”连词,而且/和“上”连用,表方位/连词,来2(1)名词用作动词,居住(2)名词用作动词,命名(3)形容词用作动词,尽,达到尽头(4)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5)形容词用作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6)谬,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传,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7)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情

    13、享受(8)动词用作名词,到的人(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惑3(1)判断句,“也”(2)判断句,“者也”(3)省略句,“不随(之)以止也”(4)省略句,“有碑仆(于)道”(5)省略句,“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6)介词结构后置,“于其址始舍”4(1)现在读“华”字,读音与“华实”的“华”相同,大概是把音读错了的缘故。(2)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古人思考探求得非常深刻、周密的缘故。(3)世上的奇妙雄伟、瑰丽奇特、不平凡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整体感知2.前洞后洞地势平旷窈然游人游者甚众游者少所至“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深所见进洞时“其

    14、见愈奇”出洞不得极夫游之乐所感欣喜懊悔课堂互动1(1)面对艰难险阻,只有具备“志”“力”“物”三者,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为学应该“深思而慎取”,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2作者在文中提出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即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再应有足够的力量,还要具备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只有具备“志”“力”和可以辅助的“物”这三者,才能达到预期的境地。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有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三个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便是作者游览华山的心得体会,它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延伸探究本文是一篇游记,而又不同于一般的描写山川风物的游记,本文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因此本文的阅读重点在游山后的感悟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227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
  • 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