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学案:6-4-3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学案:6-4-3 第3课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WORD版含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目标 1.会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距离、角度和高度的测量问题;2.培养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距离、角度和高度的测量问题难点 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建模 要点整合夯基础 知识点一测量中的有关概念、名词、术语填一填1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方向角和方位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方向角目标方向线方向一般可用“偏”多少度来表示,这里第一个“”是“北”或“南
2、”,第二个“”是“东”或“西”如图所示,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60、北偏西30、南偏西45、南偏东20.方位角:从某点开始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为止的水平角叫方位角3坡度和坡比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的度数叫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叫坡比.如图所示答一答1“视角”是“仰角”吗?提示:不是视角是指观察物体的两端视线张开的角度如图所示,视角60指的是观察该物体上下两端点时,视线的张角2方向角和方位角有何区别?提示:方向角是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而方位角是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3坡度和坡比有什么区别?提示:坡度是
3、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的度数,而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知识点二基线填一填在测量上,我们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长度,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答一答4测量是否一定要选取基线?提示:测量一定要选取基线,因为无论应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至少应已知一边的长度知识点三距离问题填一填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A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B之间的距离问题如图所示这实际上就是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A,B之间的距离问题如图所示首先把未知的BC和AC的距离问题转
4、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距离的问题;然后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答一答5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提示:基本思路(如图):知识点四高度与角度问题填一填1高度问题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或余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角度问题测量角度就是在三角形内,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求角,再根据需要求所求的角答一答6为了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所构造的三角形,其所在平面与地面之间有
5、什么关系?提示:为了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所构造的三角形,其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7解三角形应用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是什么?提示: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经抽象概括为解三角形问题时,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1)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都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直接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形这时可先解条件充足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要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得到答案 典例讲练破题型 类型一距离问题命题角度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 例1为了测量水田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6、某观测者在A的同侧选定一点C,测得AC8 m,BAC30,BCA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分析将问题转化为解ABC的问题解根据正弦定理得,AB8(1) (m)即A,B间的距离为8(1) m.变式训练1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AB45,CBA75,AB120米,求河的宽度解:在ABC中,CAB45,CBA75,ACB60.由正弦定理可得AC.AC20(3)(米)设C到AB的距离为CD,则CDACsinCABAC20(3)河的宽度为20(3)米命题角度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例2如图,为了测量正在海面匀速行驶的某船的速度,在海岸上选取距离1千
7、米的两个观察点C,D,在某天10:00观察到该船在A处,此时测得ADC30,2分钟后该船行驶至B处,此时测得ACB60,BCD45,ADB60,则船速为_千米/分钟分析先在ACD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D的长度,在BCD中利用余弦定理进行求解解析在ACD中,CD1,ADC30,ACDACBBCD105,CAD1803010545.由正弦定理,ADsinACD.同理,在BCD中,BDsinBCD1.在ADB中,AB2AD2BD22ADBDcosADB()21221.AB,船速为千米/分钟答案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是把求距离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首先是明确题意根据条件和图形特
8、点寻找可解的三角形,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另外基线的选取要恰当. 变式训练2如图,隔河看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 km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解:在ACD中,ADC30,ACD120,CAD30.ACCD km.在BDC中,CBD180(453045)6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BC(km)则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BCA()2()22cos755.AB km.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为 km.类型二高度问题命题角度1:底部不可到达的
9、高度问题例3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m. 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在ABC中,BAC30,ABC105,AB600 m已知两角及其夹边,可考虑用正弦定理求解在RtBCD中,CBD30,求CD.解析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解得BC300 m.在RtBCD中,CDBCtan30300100(m)答案100对于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52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