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记 广东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广东 专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2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 人教广东版 八年级下 礼 记二则 第 2 2 课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123BD虽有嘉肴积累运用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4答 案 呈 现 91011B8习题链接 756阅读理解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123D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大道之行也积累运用答 案 呈 现 阅读理解91011C8习题链接 74C56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虽有嘉肴 最好的 不 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2、)乎!_ 因此,所以 才 困惑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同“敩”,教导 这个道理 说 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C.教学相长也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点拨】D 项为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渔者歌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其此之谓乎/其间千二百里 【点拨】A 项,道理/道义;
3、B 项,所以/所以;C 项,不够完备的地方/不值得,不必;D 项,表推测/这。B 4.用课文原句填空。(1)_,教然后知困。(2)虽有嘉肴中强调要善于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勉励的句子是:_,_;_,_。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_相同点:二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_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的,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6.
4、课文中所说的“教学相长”的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相长”是不是一个意思呢?_课文中的“教学相长”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相长”并不是一个意思。课文中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教师自己也在教学中获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教师有所启发。(二)课内外对比阅读7.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取 之 于 蓝 而 青 于 蓝 冰 水 为 之 而 寒 于 水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
5、00页第7-11题。/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_(2)虽有至道_(3)学不可以已_(4)故木受绳则直_ 味美 即使 停止 所以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寒于水/取之于蓝B.弗学/学不可以已C.其此之谓乎/其曲中规D.使之然也/公欣然曰 【点拨】A 项,比/从;B 项,学习/学习;C 项,表推测/代词,代指木材;D 项,这样/的样子。B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2)故曰:教学相长也。_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1.【乙】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550.html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