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类型(广东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2550
  • 上传时间:2025-10-27
  • 格式:PPT
  • 页数:34
  • 大小:1.99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礼记 广东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广东 专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2 作业 课件 新人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人教广东版 八年级下 礼 记二则 第 2 2 课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123BD虽有嘉肴积累运用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4答 案 呈 现 91011B8习题链接 756阅读理解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123D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大道之行也积累运用答 案 呈 现 阅读理解91011C8习题链接 74C56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虽有嘉肴 最好的 不 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2、)乎!_ 因此,所以 才 困惑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同“敩”,教导 这个道理 说 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C.教学相长也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点拨】D 项为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渔者歌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其此之谓乎/其间千二百里 【点拨】A 项,道理/道义;

    3、B 项,所以/所以;C 项,不够完备的地方/不值得,不必;D 项,表推测/这。B 4.用课文原句填空。(1)_,教然后知困。(2)虽有嘉肴中强调要善于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勉励的句子是:_,_;_,_。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_相同点:二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_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的,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6.

    4、课文中所说的“教学相长”的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相长”是不是一个意思呢?_课文中的“教学相长”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相长”并不是一个意思。课文中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教师自己也在教学中获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教师有所启发。(二)课内外对比阅读7.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取 之 于 蓝 而 青 于 蓝 冰 水 为 之 而 寒 于 水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

    5、00页第7-11题。/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_(2)虽有至道_(3)学不可以已_(4)故木受绳则直_ 味美 即使 停止 所以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寒于水/取之于蓝B.弗学/学不可以已C.其此之谓乎/其曲中规D.使之然也/公欣然曰 【点拨】A 项,比/从;B 项,学习/学习;C 项,表推测/代词,代指木材;D 项,这样/的样子。B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2)故曰:教学相长也。_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1.【乙】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6、_学不可以已。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先从“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来说明学习使人进步的观点;再从“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说明接受教育使人成才的观点。作者用这两个观点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大道之行也 指品德高尚 同“举”指才干出众 培养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

    7、子女。终老的保障 为社会效力 顺利成长让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让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孩子能顺利成长。(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 财物 厌恶 自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使老有所终/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大道之行也/虽有至道D.大道之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点拨】A 项,代词,自己的/表示选择;B 项,让/使者;C 项,政治制度

    8、/道理;D 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3.用课文原句填空。(1)_,不独子其子。(2)大道之行也中,表现“大同社会”社会风貌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故人不独亲其亲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4.2023天津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的是和平、安定的社会。B.“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担当。C.课文写了“大同”社会的三种特征,突出了对丰厚物质生活的向往。D.本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点拨】课文寄托着古代

    9、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并没有突出“对丰厚物质生活的向往”。故选C。5.“大同”社会最终会呈现一种怎样的最佳状态?_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6.从课文中看,施行“大道”之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如今我国已经实现“消灭绝对贫困”这一历史目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实现构建“大同”社会的理想了呢?_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实现构建“大同”社会的理想。“大同”社会的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

    10、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国当前虽然实现了“消灭绝对贫困”的历史目标,但仍未达到“大同”社会的要求,“大同”社会仍然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二)课内外对比阅读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曰 人 生 而 有 欲 欲 而 不 得 则 不 能 无 求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02页第7-11题。/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女有归_(2)矜、寡、孤、独、废疾者 _(3)则不能不争_(4)物必不屈于欲_ 女子出嫁 同“鳏”,老而无妻就 一定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则不能不争B.废疾者皆有所养/以养人之欲C.货恶其弃于地也/先王恶其乱也D.是故谋闭而不兴/两者相持而长 【点拨】A 项,才干出众/能够;B 项,供养/调节;C项,厌恶/厌恶;D 项,表顺承/表并列。C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_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1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的“礼”有什么作用。_【乙】文中的“礼”能起到遏制人的私欲,防止它膨胀到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地步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55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专题8 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ppt(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专题8 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ppt
  •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抢分练1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文言小题课件.ppt(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题抢分练17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文言小题课件.ppt
  •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4 散文阅读 突破练15 随笔类散文的特点及设题角度课件.ppt(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4 散文阅读 突破练15 随笔类散文的特点及设题角度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6部分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复习任务群10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练案86 “文化生活”活动单元命题视角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6部分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复习任务群10 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 练案86 “文化生活”活动单元命题视角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8 分析句式效果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8 分析句式效果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2 分析标点符号作用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2 分析标点符号作用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0 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与修改(一)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练案70 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与修改(一)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特殊任务2 语言运用的潜在创新点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特殊任务2 语言运用的潜在创新点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任务8 语句仿写与扩展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任务群8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 任务8 语句仿写与扩展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56 鉴赏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 练案56 鉴赏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6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其推断方法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46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其推断方法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41 复合文本对比参照阅读的新形式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41 复合文本对比参照阅读的新形式课件.ppt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39 赏析戏剧语言的表达艺术课件.ppt(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复习任务群4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 练案39 赏析戏剧语言的表达艺术课件.ppt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