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第二单元 6 记念刘和珍君.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第二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 新教材 部编版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课件 第二 单元 记念刘
- 资源描述:
-
1、第 二 单 元6记念刘和珍君语文内 容 索 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梳理与积累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预习助读【了解背景】1926年初,中国正处在大革命高潮的前夕。在北方,原属直系军阀的冯玉祥受南方革命势力的影响,把他所率的军队改称为国民军。同年3月,冯玉祥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作战期间,日本公开援助奉系,于12日炮击国民军;16日,日本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以八国名义提出最后通牒,并限48小时以内要求答复。北京各界民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抗议所谓的最后通牒,于3月18日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
2、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是在这次惨案中遇害的。预习助读知识积累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执政府反诬徒手请愿的爱国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帮凶和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也大写反革命的“闲话”,说惨案中死难者是“受人利用”“自蹈死地”,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为了澄清真相,揭露敌人,悼念烈士,鲁迅先生于1926年4月1日写成此文。预习助读知识积累【相关链接】刘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时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预习助读知识积累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
3、点的字注音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解释下列词语(1)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当作哭泣。(2)深味:深深地体会。(3)桀骜:形容性情倔强。(4)偏安:封建王朝失去国家的中心地带(多指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文中的意思是被迫离开原来的地方,暂居另处。(5)喋血:形容杀人多而血流遍地。(6)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预习助读知识积累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1)居然竟然辨析:“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通常可换用,只是“居然”的语气略重于“竟然”,“竟然”的适用范围要大于“居然”。例句: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
4、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目不忍视惨无人道辨析:“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也说目不忍睹。“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两个词的侧重点不同。“目不忍视”侧重在不忍心看;“惨无人道”侧重在对制造悲惨事件的人的指责。例句:这个万人坑里白骨累累,令人目不忍视。惨无人道的侵略者对这个村子里的百姓进行了野蛮的屠杀。预习助读知识积累(3)惊心动魄触目惊心辨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两个词的适用对象不同,前者适用于壮观、悲壮的景象,后者适用于悲惨的、数量大
5、的情况。例句:这部电影将战争场面拍得惊心动魄,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马尼拉河污染日趋严重,河面被垃圾充斥,只见垃圾不见河水,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研习讨论与鉴赏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问题研讨【任务一】把握内容,分析形象1.文章开头“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的时间交代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用“中华民国”纪元,不仅表明态度郑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讽刺之意和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还无辜遭受杀戮。“中华民国”早已不是人民的国家,准确地交代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2.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到刘和珍的“微笑”,态度“温和”?参考答案:强调刘和珍的善
6、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证明她们不是所谓的“暴徒”。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3.作者为什么在第五部分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刘和珍等人的遇难,强调“从背部入”“其一是手枪”等细节?参考答案: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同时反驳流言;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证明刘和珍等人完全是无辜的,是徒手请愿的进步学生,不是“暴徒”;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是事前策划好的。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4.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刘和珍交往中的哪几个细节?表现了刘和珍怎样的品格特征?参考答案:尽管生活艰难,毅然预定莽原全年;在女师大风潮中,“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7、在女师大复校后,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平时的交往中,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在国家危难之时,向执政府请愿,欣然前往。刘和珍的品格: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任务二】理清思路,了解手法1.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参考答案: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忆念;让人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2.课文第三、四、五部分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参考答案: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其遇难的经过。叙述刘和珍遇难又分两步,先写事件概况,后写遇害细节。问题研讨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