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0课 古诗三首《石灰吟》第二课时品读释疑课件 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灰吟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0课 古诗三首石灰吟第二课时品读释疑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10 古诗 石灰 第二 课时 释疑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品 读 释 疑10 古诗三首石灰吟石灰吟作者:于谦走近作者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等。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结合“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体会石灰经历的磨难和考验,从“要留清白在人间”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高洁品质。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方法导学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朗读指导朗读视频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等闲】【浑】【清白】全,全然。指高尚的节操。平常。明诗意朗
2、读古诗,思考: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平常。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能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的焚烧当作是平常的事。这两句写的是石灰的烧制过程,石灰石要变成石灰,须经过千锤万凿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焚烧。歌颂了它不畏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品质。看图记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碎成粉末不怕牺牲石灰的颜色全,全然。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想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这两句诗,诗人借石灰,一语双关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
3、不怕磨炼、不惧粉骨碎身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品格和气节。本诗语言简洁、生动,充盈着一种清白、磊落、刚正的英雄浩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理解古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古诗特有的表现手法,使古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准确把握古诗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语文要素学法小结1.查阅作者的 相关资料,如出生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2.了解时代背景。3.查阅作者其他相关诗词作品。通过比较,能对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4.了解与古诗相关的知识或趣闻。如何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石灰吟言志托物千锤万凿出深山不畏艰难视死如归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做人石灰吟借咏石灰不怕磨难,清白在世的形象,抒发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主题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159.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