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课件21.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高考 语文 第一轮 知识点 专题 复习 课件 21
- 资源描述:
-
1、第三节 准确、鲜明、生动1(2010广东卷)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晚会节目单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2)班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_解析:要衔接自然,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比如都是爱情悲剧。如果能找到别的相似点组织语言,也应是可以的,但似乎很难找到。答案:(示例1)合葬化鸟,夜夜相鸣。高一(2)班同学
2、的演绎,给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点染上浪漫的色彩。但面对封建礼教,刘兰芝们的结局只能如此。东汉末年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还是这样,悲剧在延续。不信的话,请看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演出的雷雨。(示例2)感谢高一(2)班的同学为我们再现了美丽贤惠的刘兰芝、痴情执著的焦仲卿,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和永恒。但爱情的悲剧似乎还在延续。接下来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演出的雷雨,又要讲述一个和爱情有关,却不仅仅是爱情的故事。2(2009湖北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我喜欢的书名:理
3、由: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可以从语言技巧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善于根据书名推断出其主要内容,然后用一句准确生动的话进行推荐。答案:(示例1)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示例2)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
4、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2010江苏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_(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_解析:(1)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美人鱼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不难答出。(2)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做到语言表述准确;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答案:(1)安徒生的海的女儿(2)(示例1)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
5、的记忆之中。(示例2)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示例3)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示例4)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1符合情境例: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解析:如果在白天,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幽居,因此“敲”门很符合情境。再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其中“扶”“失”两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照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
6、了。用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2符合事理例: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的崭新世界。解析:其中的“砌”用得不准确。“砌”是层层垒起之意,用颗粒状的珍珠来“砌成”,不大可能。可把“砌”换作“缀”,它有连缀组合和装扮的意思,能形象地描绘出洞庭的新气象。3符合心理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解析:“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4符合程度例:陶醉、沉醉、迷醉,醉的程度是不同的。5符合对象例: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解析:“收集”用得不准确。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
7、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用词准确”与“同义词辨析”有交叉,比如都要注意程度、对象、范围等。1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A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而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B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C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D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解析:A项“观点
8、”有歧义,不知是谁的观点;B项去掉了原文中“有的”两字,使“科学家”失去了限制,以偏赅全;D项“根据欠妥”与原文中的“根据不足”意思不合。答案:C2据报道,某地在一次系统内竞职笔试中,请了18名少先队员监考,结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个作弊者。消息传出,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请你对这种做法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不超过80字)_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不囿于两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此举保证了这次考试的公正性和社会参与监督的有效性;对于考试者和参加监考的学生,都是一
9、次鲜活的诚信教育。(2)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这凸显了成人防作弊机制的苍白,成人的丑陋面要靠自身来克服,不能利用学生的纯洁;如此诚信缺失的现实,可能会对小学生有负面影响。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2009全国卷)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我运动,我快乐”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要利用所给
10、词语,语意完整,扣住主题“征集全民健身口号”。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1恰当选用词语(1)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支持)”“完全错误(正确)”“决不能这样(一定要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2)表达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3)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
11、给人以刺激,同时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例如:太阳出山了。小溪边的那座竹楼,窗子打开了。绿茵茵的窗口,闪出一点红,火苗似的。哦,是个小女孩,红领巾在晨风里,微微地飘。解析:作者着意渲染“红”“绿”两种颜色,色彩鲜明,把“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象,集中而概括地描绘出来,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的境界中。2恰当选用句式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或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可以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另外,要注意整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能使语言独具特色,因此,借助修辞格来
12、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1结合情境,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鲜明,为什么?情境:“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当前所发生的死亡惨重的矿难进行评论。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让人震惊,让人心痛,更让人对那些失职的领导深恶痛绝,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到底有没有得到落实?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震动,人们指责那些失职的领导,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_解析:这里的表达鲜明主要指感情色彩鲜明;想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就要注意恰当使用词语,注意语意的轻重。国有大煤矿发生死亡惨重的矿难,这是一件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