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5单元 自主赏析1 伶官传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仇雠(chu)凯(ki)旋 遗(y)恨 骄奢(sh)B离散(sn) 沉溺(n) 剔(t)除 俳(fi)优C度(d)曲 宝藏(cn) 勖(x)勉 系(j)颈D囊(nn)括 发(f)誓 缱(qin)绻 伶(ln)人【答案】A(B项中“散”应读sn,“剔”应读t,“俳”应读pi;C项中“藏”应读zng,“系”应读x;D项中“发”应读f)2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泣下沾襟泣:流泪ABCD
2、【答案】C(凯旋,胜利归来;其,副词,一定;泣,泪水)3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C(C你的;A表判断的副词,是;B于是;D副词,竟然)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例:与尔三矢A遂与之俱出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无乃尔是过与【答案】C(C与例句同,动词,给;A介词,和;B动词,帮助;D句末语气词,表反问)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A介词,用/连词,表顺承;B遗留/舍弃;C原来的;D领取
3、/请允许我)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例:盛衰之理A自然之理也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答案】D(D及例句,命运;A道理;B梳理;C道理,引申为法令制度)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答案】A(例句与A都是被动句)8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B作者否定天命,强调国家盛衰由“人事”决定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C写晋
4、王遗嘱,充分表现其克敌复仇的殷切期望,为庄宗的忧劳兴国张本D写庄宗秉承父命,矢志报仇的决心和行动,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答案】B(作者并未完全否定天命)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自然之理也。9对下列各句中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哉:表赞叹语气
5、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也:惋惜、悲叹语气C而皆自于人欤?欤:表反问语气D自然之理也也:表肯定、判断语气【答案】C(此问句同前面问句组成表选择关系的问句,所以是设问句,不应表反问)10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理,呼应中心论点。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是指伶官作乱,欲推翻庄宗统治。C“仓皇东出”,承前省略主语“一夫”。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表选择关系的两个句子,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问句上。【答案】D(A.
6、“说明的道理”不对。B.不是指伶官作乱。C.主语应是后唐庄宗,不是“一夫”。)11补出横线处的句子。_【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_(2)_【答案】(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时,他那意气骄盛,真可以说雄壮极了。(2)以至于割下头发,对天发誓,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说琴何景明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
7、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
8、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梁,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察其音,莫知病端徐:仔细B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尤:责备C赞实出伏,畅民洁物 畅:使通畅D自混而欲别物 别:其
9、它的【答案】D(分清、辨别)14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B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C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D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答案】C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说琴既是一篇关于制琴、弹曲的音乐论说文,又是一篇借喻制琴弹曲的规定、要求,并从琴论及为人,来阐述人生经验的哲理文。B文章开头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872.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