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21 猴王 出世 教案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教案1【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为略读课文的古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预习时查字典或结合注释理解,教师略作讲解。帮助学生感受猴王的形象是
2、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写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教学目标】1.以“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用精读、略读、圈画重点、做批注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读几遍,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标段落,画生字新词重点句子;思考问题,写批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班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正在看西游记的同学也请举手,在你的印象中,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3、是的,孙悟空神通广大,英勇无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讲述孙悟空在成为孙悟空之前的故事,我们看看,最初的他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猴王出世)二、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说一说本课重点问题。2、学生回答:(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师:从题目上看,这两个问题,哪个又是最重要的?三、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一)解决问题一:石猴是从哪儿来的?1、指名读、齐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板书:花果山福地 石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
4、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绍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读。赏析句子,指导朗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3、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学生答话板书,尊重学生的想法。可能写:自由自在、快活逍遥、顽皮可爱)4、合作朗读,读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可爱。5、小结。(二)解决问题二: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1、学生独立思考第二个问题:故事中,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画一画重点词句,并做上批注。最后试着用几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5、。2、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抓住重点品读。(1)叙述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即简要叙述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板书:水帘洞洞天 跳进 跳出 跳进)(2)石猴为什么往瀑布泉中跳?指名读。众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3)品读跳进、跳出水帘洞,再跳进水帘洞的句子。说一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适时板书:勇敢、灵巧、敏捷)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课件:14.走一步再走一步.pptx (共2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