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第8课《新城道中》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2015-2016高二年级语文学案总第()期班级 组 学号 姓名 格言: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命题人:李淑祎 校对人:杨福利课题:新城道中 时间:【导学】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2、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
2、成就都很高。 背景简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导思】注音:絮帽( ) 铜钲( ) 篱笆( ) 西崦( ) 饷春耕( )【导练】1.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来看起到什么作用? 2.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新城道中(其二) 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
3、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注: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耦耕,是指二人并耕。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8“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作者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这两句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2分)9、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3分)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494.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