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2019-2023)(全国通用)专题09语言文字运用(选择 简答题)(Word版附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2019-2023全国通用专题09语言文字运用选择 简答题Word版附解析 年高 语文 真题分项 汇编 2019 2023 全国 通用 专题 09 语言文字 运用
- 资源描述:
-
1、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
2、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3、,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B 21你只需要一副耳机有什么限度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 22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A. 表示疑问,“谁主沉浮”中“谁”指什么人。B. 表示任指
4、,“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C. 表示虚指,“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指表示不能肯定的人。D. 表示定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十分确定的人。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可看出是在说明戴上耳机可以安静下来不被打扰,所以可填“你只需要一副耳机”。第二空,根据后文“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可知是说使用耳机的限度,又联系语境“那么,使用耳机
5、 ?”,此处应是一个问句,所以可填“有什么限度”。第三空,根据前文“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再结合语境“但事实上, ,还可能逐渐升级”,可看出是说过度使用耳机对耳朵有损伤,所以可填“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成分残缺,“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缺少主语,可去掉“会使”,让“听觉毛细胞”作主语。二是搭配不当,“形成”与“听力下降”不搭配,可改为“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故改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
6、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
7、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
8、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19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20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21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答
9、案】17C 18语句:; 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19示例一: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示例三:“刻舟求剑”的成语 20第一位教师: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知识;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知识、道理结合较好,解说全面,简明扼要。 21答案示例 “卧薪尝胆”: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雪耻。后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一鼓作气”: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
10、衰竭。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A. 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B. 比喻既想做某事或得某物,又嫌弃它。C. 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D. 顾头顾不了尾,前后无法照应。语境与“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意思相反,指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应选“前怕狼后怕虎”。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不合逻辑,应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这里老师在讲“釜”和“舟”的意思,而“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是关
11、于“釜”的例子,此处需要一个古代诗歌或者成语中关于“舟”的例子,按照“釜”的例子的写法,应采用“的里有的句子”的句式表达。可写: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或者直接写:“刻舟求剑”的成语。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我们要找出三位教师讲解内容的差别,从而进行评判。第一位教师:先总说“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然后进行阐发“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由成语引申出做事应有的态
12、度;然后再进一步补充“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古今对比,告诉学生“坚决”的态度要用于“做好事”,而不能用于“做坏事”。可见这位老师主要是“讲道理”,鼓励学生前进;但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第二位教师:解释了词语的意思,并且介绍了古汉语当中的“活用”现象,“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然后分析古今词义的变化,“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
13、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可见这位老师侧重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对成语中词语的含义和“使动用法”“古今词语的变化”讲解清晰,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但是没有讲解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先讲了成语的基本意思“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然后分析了成语的引申义,其中含有做事的道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可见这位教师知识、道理结合较好,解说全面,而且“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也就是表达简明扼要。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拟写要点的能力。题
14、干要求从所给三个成语中选择一个给学生讲解,要求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只拟写讲解要点,并有字数限制。首先分析第三位教师讲解的内容,“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这是先讲解了与成语有关的故事,解释成语的基本意思;“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这是讲解了成语的引申意义,即现在的含义。仿照这个讲法,如选择“卧薪尝胆”,应先讲述勾践的故事,要点应有“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成语的基本意思是勾践以此激励自己不要忘记报仇雪恨;再讲成语现在的含义,要点应有“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15、”。如选“庖丁解牛”,先讲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要点应有“游刃有余”“运刀准确自如”之类;再讲现在的含义,要点应有“技艺高超,运用得心应手”;如选 “一鼓作气”,先讲曹刿论战的故事,要点应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讲现在的含义,要点应有“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
16、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
17、!”“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17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
18、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7B 18D 19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原句四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一起”共出现四次,更能突出俩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改句没有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原句使用“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让描写更细腻,更有画面感;改句只用
19、“去”则没有这种效果。【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能”含义是“擅长”。A.“能”,动词,“能够,可以”;B.“能”,动词,“擅长,善于”;C.“能”,动词,“能够,可以”;D.“能”,动词,“能够,可以”。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的能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俩老头”穿的衣服干净整齐的特点;A.“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属于说明性语言,突出强调“稻子和稗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应该分清楚;B.“公是公,私是私”属于议论性语言,突出强调应公私分明的观点;C.“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属于人物语言描写,突出强调与对方划清界限;
20、D.“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小姑娘”长得漂亮的特点。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使用了排比修辞;“一起”反复出现四次,运用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原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使描写的性语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攥在手里”“几口就下去了”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划线句原文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这与整个
21、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从用词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动词的加入,让描写性语言更生动,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一起来开会,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让语言更有画面感。改句没有使用这样生动的动词,因此没有这样的效果。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
22、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
23、一定要讲究科学。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C 22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
24、一个人。A.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B. 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C. 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致。D.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应填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需要减肥”意思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体质指数是”可知,是否需要减肥,需要看体质指数
25、。说明肥胖和体质指数有关。综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第三空,本空讲的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更胖”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
26、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
27、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
28、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答案】17(1)翻天覆地(2)不可企及(3)身临其境(4)一览无余 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19B【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修饰“
29、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第二处,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由此可以想到“不可企及”;“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可知,
30、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开阔或事物简单明了,一下就能全都看到。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特殊含义。B表突出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特殊含义。故选B。(202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327.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