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过关检测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20191220212.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议论文 过关 检测 解析 粤教版 必修 420191220212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基础演练(20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而对女排精神的解读、传播与弘扬也日渐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2015 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话题。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相信,只要万众
2、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粉碎敌人的“大扫荡”。每次义务劳动,校长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实干。A.B.C.D.解析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楚楚动人:今多用以形容女子的娇柔可爱。使用对象错误。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与“谈论”重复,且其后常不加宾语,常作“对津津乐道”。答案 D 2.导学号 5657002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家电下乡”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电器大世界的百台电视刚运到桃花乡,就被老乡们抢购一空。B.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C.在中国漫长的历史
3、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强盛所依。D.世界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受资金、人员、技术等劳动要素不流畅的影响造成的。解析 A 项,“热潮”与“受到欢迎”不搭配;B 项,语序不当,应为“学习、宣传”;D 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答案 C 3.导学号 56570027 提称语位于称谓之后,有的表明请收信人查阅此信之意,有的还含有对收信人表示敬重之意。下列各项中提称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李蟠写信给韩愈,使用“知悉”。B.苏辙写信给苏洵,使用“膝下”。C.司马迁写信给任安,使用“足下”。D.王安石写信给司
4、马光,使用“某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就本题而言,B、C、D 三项提称语均正确无误,A 项中的“知悉”应用于上对下。答案 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发展高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因此,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高科技能否正确发挥作用,造福人类,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迷失目标。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要警惕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解析先把握语段整体,再结合横线前后的相关内容来填写;填写的
5、语句要简洁、准确,注意字数。处要根据横线后面的“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处要根据横线后面“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的提示来填写,处应是对“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进一步解释。参考答案要加强人文文化的建设 而取决于科技工作者 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意思对即可)5.导学号 56570028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 分)山东、天津、浙江的高考作文题都围绕书做文章,“书”成为今年的高考热词,那么明年的高考热词也一定会与书有关。高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只要明白了这两点,就能预测准高考作文;预测准了,就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今年的高考热
6、词未必就是明年的高考热词。解析本题是从逻辑推断角度考查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就本题而言,所给的是并列关系的语句,“今年”与“明年”不存在“一定”的延续关系。据此推知,“明白”与“推测”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预测准”和“写好”也是两回事,没有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知道这两点也未必就能准确预测 预测准确也未必能写出高分作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25 分)就恋这一把把黄土 路遥二十年祭 书 同 我由晋西越过黄河,经由吴堡、绥德、清涧、延川,翻过无数道山梁,穿过数不清的沟壑,目看心记着一个又一个“圪崂”,一条连着一条的“沟”,一处又一处冒着人烟气息的“川道”,最后站在了延安大学倚靠
7、的文汇山上。老实说,在我的双脚尚未站到这山脚,在我的眼睛还没看见这一道道山梁、一丛丛小树之前,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这个叫“文汇山”的地方。在记忆中,差不多只有云南昆明、贵州遵义及安徽绩溪北村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曾对我产生过如此“魔力”。我对谷溪说,那里长眠着的那个人,他的文字描写着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遍的人生,却直逼人的心灵那是叫人读过脊梁变硬、心肠变软的文字,在这一点上,20 世纪的中国,除鲁迅外,没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在我印象中,黄土高原,是与干旱、苦难、贫穷,与深沉、坚毅、厚重密切相关的概念。山是裸露的,土是黄的,河是干的,甚至连人们的语言也是质直坚硬的。感谢路遥,是他的文字让我对黄土地
8、有了这份质感,对那里的人们多了一层体贴和了解,也使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性多了一点感悟。“不到大城市去治病,就让我在延安,万一不行了,就一个人躲在某一个山圪崂里悄悄地死去。”他又说,“如果确诊为癌症,就独自跑向陕北榆林,买一块白布,钻在没人去的沙窝窝,然后把白布往身上一盖,就离别人世。”病重后,他对生命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悟,对人生产生了莫大的眷恋。其实,这样的表白,并非只在他病入膏肓之后早在写作人生的时候,当高加林经历了戏剧性的人生变故、感到世界无所可依的时候,他就借题发挥道:“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
9、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他因此希望留在延安,死在陕北,葬在黄土山。他渴望依偎在亲人的怀抱,躺倒在黄土地的故乡。他曾对谷溪说:“你和高其国一定会弄一口棺材,把我埋在黄土山上。”在阅读路遥产生的共鸣里,我也曾多次企图凝练出几个关键词,但是,能分明感觉到,却无法做到。他的文字所传递的是一种完整的道德力量,一种脊梁似的正直和硬朗。他的价值观里至少包含了如下一些概念:赤诚、忍苦、向上、热烈、正义、悲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在平地上堆起理想的大山”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说出了这样的话,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这样的人物,可以死而无憾,
10、可以视为不朽。文汇山是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稍稍出人意料的是,植被比我想象的茂盛。靠近延安大学的这一部分,有三架梁峁,恰好给大学一个坚强的依靠。土是典型的陕北黄沙土,干爽、坚硬,踩在上面,让人感觉踏实;树是典型的暖温带落叶小乔木和灌木;山本来无名,据说是在安葬路遥时,生前好友们给取的名字。透过树丛,看见了那一块碑,一座塑像,一个圆圆的坟墓。墓用坚硬的石块砌成,比他活着时住过的土窑更加坚固。墓前方是他半身汉白玉雕像,安放在一块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墓的后方是一面宽大的石壁墙,上面镶嵌着孺子牛浮雕,和他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的两侧,是他几位生前好友捐建的石凳石桌,有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
11、先生捐的,上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有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捐的,镌刻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墓前两棵白皮松还没长大,但已分明显出倔强的生机。这里多么安静啊!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动静!可是,我又分明感觉到他脉搏的跳动,围坐在旁边的高朋文友的欢声笑语!墓碑下,已有先来的人放上了几束野花,使这宁静得有些寂寥的环境,现出一些暖色。我让结伴而来的几个孩子一起去灌木下采摘野花,我们要编一个比别人的大得多的花环,放在他的墓碑下 路遥,我们来了,就让这山花代表我们深深的敬意吧(选自文汇报,略有改动)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6 分)A.第段用云南昆明、贵州遵义两地
12、衬托文汇山,用鲁迅来衬托路遥,意在突出路遥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B.在人生中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这些人物,这足以证明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C.路遥的作品把黄土高原自然风光的雄浑、瑰奇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人情美密切交融,具有一种浓郁的令人动情的乡土特色。D.本来无名字的山因路遥而起名为“文汇山”,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以表现路遥“死而无憾”。解析 A 项,“两地”不准确,还有“安徽绩溪北村”等。B 项,孙少平、马建强分别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人物。D 项,“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原因分析错误。答案
13、C 7.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9 分)解析从内容看,作者写自己翻山越岭来到文汇山,是为了衬托对路遥的敬仰,为下文表达对路遥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做铺垫。参考答案表明作者来到文汇山前经历了很长很艰难的路程,以此烘托出路遥在作者心中的魅力;为下文抒写祭奠之情张本。8.题目说路遥“就恋这一把把黄土”,这种爱恋体现在哪些方面?(10 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这是一个对全文内容要点的概括题目,要通读全文,找出路遥对延安的留恋。如路遥说死后要埋葬在陕北,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黄土高原人民的赞美之情等。先找出具体内容,然后再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参考答案路遥爱那里的一草一木;路遥爱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772.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