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2022 小学语文 年级 上册 冀中 地道战 教案
- 资源描述:
-
1、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目标】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重难点】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
2、清文本结构,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及作用,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教学过程】板块一 视频导入,明确要求1.视频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地道战这部电影吗?(播放地道战视频片段)电影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今天我们将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了解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侵略者,在抗日战争史上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的。2.板书课题。指导“冀”读j。齐读课题。指导:(1)冀:河北省的简称。(2)冀中:指冀中平原。(3)地道: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3.借助阅读提示,明确新的方法: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指名读)课件出示: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
3、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4.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指名交流。预设:地道是怎么产生的?在地道里,人怎么生活?地道里有亮光吗?在地道里待久了,人会不会闷?地道有多大?躲在地道里,怎么打鬼子?5.请同学们记录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快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到自己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我们也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可以带着新问题继续读课文。【设计意图】利用电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相机出示阅读提示,聚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探究能力。板块二 问题导读,检测效果1.提示方法,初读课文。(1)复习:前面三课的学习中,我们用过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指名学生交流。
4、预设: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语文要素(2)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读完课文并确定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完成阅读后再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学生默读,计时器启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阅读、记录问题的情况。2.出示阅读检测题,检查阅读效果。课件出示:(1)读完全文,我花了( )分钟。(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A)。A.粉碎敌人的“扫荡” B.躲避敌人地道里面(B)。A.又黑又闷 B.既不气闷,也不黑暗【设计意图】学生
5、记录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避免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因此要求学生读完后,回忆并记录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为后面的阅读交流作准备。板块三 交流体会,指导阅读1.指名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交流阅读情况。(1)你是怎样快速阅读这篇课文的?学生交流。预设:我看到课题,产生了疑问:“地道是怎样的?在地道里怎样战斗?”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我是借助关键句来边读边理解课文的,例如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这个意思,所以我读得很快。读到“扫荡”“堡垒”“孑口”这些词语时,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这些词语
6、不影响我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会暂时忽略,做到不回读。(2)通过刚才的快速默读,你对地道有了哪些认识?预设: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知道了冀中人民面对敌人的火攻、水攻等想出了妙法。我从第7自然段知道了人在地道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来了解地面上的情况。我从第4自然段中知道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等。(3)你在阅读中还产生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学生交流。预设:我读之前想:“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呢?”读完课文第12自然段,我找到了答案: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我想知道地道有哪些式样,读了第34自然段,我知道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语文要素我读到“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时,我就疑
7、惑:离地面这么深,人在地道里会不会闷?继续往下读,我知道了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人们在地道里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既不气闷又不嫌暗。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加深了我对课文的理解。2.总结:我们在阅读之前,带着问题去读,目标明确,帮助我们搜寻到重要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边读边想,产生新的问题,能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阅读时产生的问题,有的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暂时忽略;有的涉及课文主要内容,我们要在读中深入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中学习提问、带着问题阅读、读中解决问题几个方面进行读后交流,学生复习巩固前面所学到的阅读方
8、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落实“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重点,感受高质量阅读的好处。板块四 梳理问题,把握内容1.小组合作,梳理问题。大家在阅读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有的通过初读已经解决,有的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小组内梳理读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并进行归类。预设:(1)课文内容理解类问题: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地道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在地道里怎样生活、打仗?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道战?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2)课文主旨类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地道的哪些设计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3)写作方法类问题:课文是
9、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哪些写作方法?2.确定核心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1)梳理段落,理清结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道战?提示:借助关键句,把握每部分内容的主要意思。(可以拟小标题)(2)指名交流。(3)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逐一呈现)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四通八达(特点) 第4自然段:保护自己(藏身)第5自然段:打击敌人(歼敌) 第6自然段:防备进攻(防御)第7自然段:传递情报(联络)【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这个环节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问并归类梳理问题,然后相机理清课文脉络,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加快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的速度。
10、在整理问题、把握内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快速阅读、概括文章内容的各种方法的能力。板块五 学习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刚才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小组还提出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作好批注。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分享。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2.深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过程】板块一 自主学习,检测字
11、词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2.学生借助文中注音及生字表、词语表自学生字词。教师出示词语检测:课件出示:侵略 修筑 粉碎 领导 打击 迷惑 游击 坚持 堡垒 任丘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指名读。(2)任(rn)丘:地名,在河北省。“任”作姓氏时也读rn。“任务”中的“任”读rn。(3)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预设: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临平津,南至沧石路。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
12、为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配冀中平原地图)“大扫荡”: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封锁沟、封锁墙:我国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