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 情景默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全三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 情景默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全三册 十二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语文课 古诗文 解析 情景 默写 统编 全三册
- 资源描述:
-
1、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一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文化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3.文本分析(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论语八佾第三)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本章阐释了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本章强调礼、乐应以仁为基础。(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他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谈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
3、为人。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仁道的精神(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本章从义利的角度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辨明是非,小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计算利害。君子小人用心不同,所以他们所明白、知晓的也必然不同。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本章阐释了儒家的义利观:重义轻利(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本章阐述了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向善去恶、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
4、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的道德境界。说明了自省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章强调君子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译文: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人就会显得粗俗,文采胜于质朴,人就会显得表面浮夸,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既质朴又文雅,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本章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这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
5、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本章强调文质兼备,方为君子。(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本章阐释了士人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曾子认为,士人要有宏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已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济天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为国家、为社会挑起重担,走完未来的路。“任重”要求力量要强,不强就会在半道支持不住:“道远”要求意志要坚强,不坚强就会在半途消沉
6、下去,放弃追求。本章强调士人应以仁为己任,意志要坚强。(7)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篇)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本章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出,最终到达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簧,留下终身遗憾。本章阐释了应持之以恒的道理。(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492.html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江姐_浙教版.docx
